一國三地 雲端野餐新嘗試 蔬食護生 無塑推廣本分事
2020/08/15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加拿大渥太華、蒙特婁與北多倫多三個地區的慈濟志工在2020年8月15日共同舉辦「雲端線上蔬食無痕野餐日」。攝影者:梁延康2020年8月15日星期六,當全球大多數國家都還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各項的防疫措施,限制社交距離的政策都還生效的情況之下,加拿大渥太華、蒙特婁與北多倫多三個地區的慈濟志工,雖然彼此距離相隔分別是大約200公里、450公里、600公里,但是善用科技,集思廣益,共同舉辦「雲端線上蔬食無痕野餐日」。志工們線上相約,呼朋引伴, 約130人參與。除了推廣健康蔬食、愛護生命的概念,更要提倡不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的理念,鼓勵人人環境保護從自身做起。
免洗餐具、塑膠袋、保鮮膜….等產品,讓塑膠製品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少了一部分。但是人們廣泛的使用,雖然提供了方便性,但是塑膠產品土地無法分解,嚴重污染了地球的環境,長期下來也影響了生物與人類的健康。光是每年數以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我們常見到海龜、海鳥與魚類等生物誤食塑膠垃圾死亡的照片或影片,讓人心生不忍。而造成這些殘忍畫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
我們需要從日常生活中逐步減少使用塑膠,每個人都從源頭做起,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減少使用塑膠產品,然後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
大人改變生活習氣 環保深耕孩子教育
北多倫多的黃淑芳師姊一家人活動十天前就開始「出菜單」,大人小孩總動員,幾乎每一個人都出一道蔬食,從素刈包、滷豆干、巧克力麵包、水果拼盤、蜂蜜蘋果醋等,大家都出一份心力,讓孩子們很有參與感。其中20歲的梁惠婷從今天的野餐日中感覺到要多吃素;而16歲的林緹就說出未來盡量不要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對地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林秀萍師姊邀約女兒一同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她的孫子和孫女一大早就很興奮。對外婆精心準備的馬來西亞風味的素食LAKSA,更是捧場。
張素雯師姊邀約了8位朋友到家中後院。一早也是切切洗洗,只希望除了能夠賓主盡歡之外,更是要將蔬食與無痕的概念傳遞到朋友的心裡。
蒙特婁的李焯珊師兄和麥寶琴師姊邀約了6個朋友到家裡來,每個人都自己帶了餐具與菜色。其中一個朋友原本自稱是重度的肉食主義者,但是受到慈濟志工的影響,發現吃素的好處,甚至開始鼓勵自己身邊的朋友多吃素。
剛搬到蒙特婁的葛彬師兄,7月底剛結束自我居家隔離,就被呂依玲師姊邀請來參加蔬食無痕野餐日,也大展蔬食身手。呂依玲師姊更是一早第一個在群組裡上傳準備素食壽司的影片,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渥太華的黃秀卿師姊一早用山橘粉做的古早味粉稞, 讓群組裡一群志工猛吞口水。除了邀約了同住在渥太華的朋友一起加入這個活動,更無懼三個小時的時差,積極邀約8位在溫哥華的親朋好友一同加入。堪稱是這一次活動的人氣召集王。黃淑珍、黃淑惠、黃淑芳三姊妹與孩子們一同參與。攝影者:梁延康
20歲的梁惠婷(右)從今天的野餐日中感覺到要多吃素;而16歲的林緹(左)就說出未來盡量不要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對地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攝影者:梁延康
朱少玲師姊與志工及會眾一同參與。
甄玉蓮師姊與家人和朋友們一同參與活動。
林秀萍師姊與女兒和孫子孫女一同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
蒙特婁的李焯珊師兄和麥寶琴師姊邀約了6個朋友。
蒙特婁的葛彬師兄。
蒙特婁的呂依玲師姊與同修及朋友們一同參與蔬食無痕野餐日。
渥太華的黃秀卿師姊邀約了同住在渥太華的朋友一起加入這個活動。
茹素推素 從自家後院開始
2020/08/12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志工黃淑惠師姊陳芳鈴師姊送來的兩磅有機豆子,開始了水耕豆苗的培育。自三月中旬加拿大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一連串的封城、居家限制令,改變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去到哪裡都要戴口罩、排隊的日子,也讓大家從一開始的抗拒、嫌麻煩,到現在好像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2443、2億1千、770億,這三個數字從四月以來除了上人時常提起之外,更在慈濟的各項志工培訓課程中出現。2443代表的是全球1秒有2443隻動物被殺害(不含水中生物)。2億1千說的是1天之中有2億1千多萬生靈被宰。770億則是1年就有770億多的動物送命。
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世界,病毒可能是因為人類吃野味,導致病毒從動物身上傳染給人類,慈濟志工秉上人「同心共濟弭災疫」開示,落實推動勸素,所以這幾個數字也深深烙印在慈濟志工的心中。
疫情改變生活圈 居家種植樂趣多
5月以來,天氣漸暖。居住在多倫多的許多志工也開始了屋內水耕、屋外土種,種植有機蔬果的日子。不只能夠愛護大地,也可以從家庭裡開始推廣茹素護生的概念。
日日聽聞上人苦口婆心地叮嚀弟子要茹素護生,慈濟志工黃淑惠除了在屋內培育水耕豆苗,也在後院種植番茄、薄荷、九層塔、空心菜、青蔥等蔬果。一開始有這個念頭,真的是因為疫情期間,孩子們喜歡去餐廳吃的清炒豆苗就吃不到了。剛好,志工陳芳鈴師姊送了兩磅有機的豆子來家中,原本懶散的心念一轉,就開始了水耕豆苗的培育。看著家中的一個角落,一盤一盤生機勃勃的豆苗,就覺得生活充滿了生機。另外,黃淑惠師姊將回收的寶特瓶,瓶蓋上打了幾個洞後,用它來當室內的澆水器,除了巧思之外,更覺得比市面上任何一種澆水器都好用喔!
結緣自產蔬果 上門推素有力道
以前大家都覺得開口跟別人募款很難,但是,這一段時間以來,志工們線上共修或是平常聯繫情感十,都不約而同的有「開口募款難,但是主動勸素更難!」
志工甄月群師姊今年家中後院種植的番茄、青瓜大豐收,隨著疫情趨緩逐漸開放的社交距離,她也開始與親朋好友、募款會員互動。因為志工們正在社區推廣蔬食,廣發「蔬食折扣劵」,這一批豐收的番茄就派上了大用場。自家的出產,雖然看著「禮輕」但是關懷的「情意滿滿」,登門送上,閒聊幾句種植心得後,說說吃素的好處,然後不經意地勸素,最後,送上幾張附近素食餐廳的「蔬食折扣劵」,讓每一次的勸素變成更有力道,成功率也更高。
慈濟志工朱少玲與余偉平兩位同修的後院,多年來,每到夏秋兩季,就是收穫季。九層塔、薄荷、番茄、扁豆、青瓜…..種類多不勝數,平時在照顧這些蔬果時,都是用虔誠感恩的心來澆灌。每年的收成也是和師兄姊結好緣的伴手禮。
黃淑惠師姊看著家中的一個角落,一盤一盤生機勃勃的豆苗,就覺得生活充滿了生機。 在屋內培育水耕豆苗,除了環保健康之外,也是生活中的樂趣。
志工甄月群師姊今年家中後院種植的番茄、青瓜大豐收。
慈濟志工朱少玲與余偉平兩位同修的後院,多年來,每到夏秋兩季,就是收穫季。每年的收成也是和師兄姊結好緣的伴手禮。
疫情禁足政策 家暴案件激增
2020/04/15 黃淑芳 (慮覺)/加拿大報導
志工黃淑芳在會所內整理捐贈物資。攝影者:甄月群新冠肺炎疫情下,禁足防疫政策是許多家暴受害人的噩夢。法國當局定下暗號「口罩19」(Mask 19),讓受害女性以買口罩為由到藥房求助。3月底一名女性以此暗號令丈夫繩之於法,是法國第一個用暗號求助的家暴受害人。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統計,二○一七年,發生在全加拿大的暴力犯罪案的三分一幾乎都是家暴案,受害者接近九萬六千人,年齡介乎十五歲至八十九歲之間,也就是說,無一年齡階層的人能幸免。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長期和約克郡家暴中心合作,除了每一季捐贈50份生活物資包之外,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二更是風雪無阻的前往家暴中心物資倉庫協助整理愛心市民與公司行號的捐贈物資。
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加拿大政府的居家隔離政策從3月上旬開始實施。全國民眾除外出購買食物和藥物、求診、做運動或溜狗外,都不可離開寓所。3月份與4月份慈濟志工與約克郡家暴中心的合作也因此暫停。
4月初慈濟志工甄娟娟與家暴中心窗口透過電子郵件聯繫時,原本是想告知對方,這一季的捐贈物資,因為疫情影響,應該無法順利進行,沒想到家暴中心負責窗口立即反映,疫情期間家暴案件增多,非常期盼慈濟的捐贈可以持續,因為這幾個月來,不只許多的物資都出現了短缺,連捐贈的金額也變少了,主要原因是很多人都失去了工作與收入來源,勢必會影響到慈善的捐款。對方更提出了急需個人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等,給第一線接觸家暴個案的社工人員。
難行能行 使命必達
收到甄娟娟師姊的回報後,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朱少玲師姊馬上連繫了志工李淑蘭、黃淑芳、甄月群三位師姊,經過一番交互討論後,小組決定難行能行,盡量完成這個例行任務。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加拿大政府不只有居家隔離政策,在民眾儘量減少外出購物時,為了防止民眾沒有理性的屯積物資,各大超市更是祭出所謂的限購令。志工黃淑芳去採買牙膏、洗髮精、潤絲精等民生物資時,每一樣都只能限購4條(瓶)。雖然嘗試著與超市的經理做溝通,這批物資是要做捐贈用,但是,為了怕其他的客戶反彈,志工們只好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日子,排隊等著進入超市,一輪又一輪的儘量把物資給買齊。只是,以往只要花三、四個小時就能完成的採購任務,這一次花了整整十天!
尤其這一次的捐贈物資裡,有一百個口罩與五百個手套的個人防護用品,更是志工們努力東奔西走採購來的。在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搶醫療物資的當下,志工們希望這一批為數不多的個人防護醫療物資,可以稍微緩解家暴中心的燃眉之急。當然,志工們也承諾對方會再進行收集各項物資,預計5月初會捐贈另一批的生活物資與個人防護用品。
志工人少不愁全方位來補位
此次的捐贈方式,也因為疫情的影響,和以往完全不同。避免人群聚集,志工們用了最少的人力,只出動了兩位志工。除了打包、裝箱之外,也要負責搬運。為了要留下足跡,更要承擔人文真善美的工作。考慮到這一波疫情對年長者的衝擊力較大,所以,就讓兩位四十出頭的志工來承擔。
當黃淑芳與甄月群兩位志工到達家暴中心辦公室門口時,按下門鈴,說明來意後,對方只將第一道門打開,讓志工們自行搬運到門口擺放好,透過對講機,對方提醒我們記得填寫一旁的捐贈單。整個的捐贈過程,都沒有見到對方窗口,這也是疫情影響下的另外一個特殊風景吧!
法親視訊共修 廣結善緣傳正念
加東分會志工視訊共修,將正信正念的力量傳出去。2020年12月27日聖誕假期間的週日早晨8點,加拿大東岸九十八位志工們齊聚雲端,歡喜參與線上慈委半日精進暨見習培訓課程。由於新冠疫情再起,安大略省宣布12月26日起實施全省封鎖,魁北克省也高度警戒中。慈濟志工們透過視訊共修,法親間互相關懷打氣,發揮正信正念的力量,讓人人有警覺但心情不恐慌。
本次課程主題為社區志工、募心募愛及菩薩廣招生。證嚴上人慈示「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慈濟日存竹筒的精神,代表著小螞蟻攀爬須彌山的信念,募心募愛不僅是靜思弟子的責任,也是成就四大八法的基本。
◎募心募愛 點滴匯聚
北多倫多志工黃淑芳結合慈濟慈善基金會結集中心編纂處主任洪靜原在2019年8月5日和2020年2月17日的「法髓探源」影片中的分享及自身經驗的體悟,分享慈濟宗門要入人群耕福田,自己出錢出力還不夠,還要逢人說慈濟,廣邀親朋好友,即使因緣未具足,也會認同慈濟是個好團體。淑芳進一步分享志工們不捨苦難眾生的悲心,無論是國際賑災或當地社區關懷,即使工作請假也不願錯過付出的機會,令大家深受感動。常說「滴水成河,粒米成籮」,不要輕視點滴,只要人人用心,就能累積大力量。
◎我是這樣做慈濟
西多倫多志工謝培華分享恆持二十六年的秘訣: 要保持熱忱的心及歡喜心,縮小自己、尊重他人,多參與志工站,才能更好的了解慈濟。做慈濟有溫度,和別人保持良好的互動,自然能開口說慈濟,邀約別人一起做好事。
北多倫多志工張素雯分享有願就有力,做得歡喜就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募得一分好因緣。和會員間的互動是拉長情擴大愛,有ㄧ位我曾經教導過的學生,畢業後每年仍然持續捐款。所以募款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和獅子的勇猛心,勉勵自己不輕言放棄,對的事,做就對了。
多倫多志工邵美珍分享善用佛法來反思自己,在團隊中藉事練心,更重要的是常保清淨無染的心,並回歸簡樸的生活,不僅在家庭中力行,也在公司中帶動推廣。美珍師姊語重心長地表示菩薩招生要循序漸進,才能順利接引,圓滿愛的傳承。
多倫多志工呂貞雲分享勇於承擔,受益最多的是自己,深深感受到慈濟是一個大家庭,只要有法親的地方,就有滿滿的愛和關懷。很感恩有慈濟可以讓自己發揮生命的良能,一心一志走菩提大道。
西多倫多志工謝慧燕分享許多大公司或金融機構會鼓勵員工做志工,甚至提供捐贈的專款項目,大家可以多了解相關資源,善加運用。同時由於自己積極做慈濟的誠意,感動了非佛教徒的友人,願意一起護持慈善活動。
北多倫多志工朱少玲分享剛開始很害怕去募款,後來明白到這是給人布施的機會,可以和眾生結好緣。因為做慈濟感動自己的心,法入心就不再害怕向人開口了。近日新冠疫情嚴峻,加上封城,募款比較困難,但我仍然會主動關懷法親。當善的循環建立好,不論什麼困難,都會有貴人相助。
從志工們的身體力行中,可以感受到法喜充滿。手心向下,能付出的人,真的很有福!
◎中醫冬季養生活動訊息
如何增進健康一向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以中醫養生觀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人醫會志工蘇胡慧珊分享兩項中醫冬季養生活動訊息,時間都是在2021年的一月份,分別是預約三九貼療程及線上養生講座,愛的邀約大家踴躍報名,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加分。
將近中午12點,課程圓滿完成。 證嚴上人說: 「頭頂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就要回饋當地。」秉持這樣的精神,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感恩有讓我們付出的機會,感恩無論何種宗教、種族和國籍,在慈濟世界裡,我們都是一家人。
北多倫多志工黃淑芳分享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募心募愛、點滴匯聚成大力量。
西多倫多志工謝培華分享恆持二十六年的秘訣,一顆熱忱及歡喜的心最重要。
北多倫多志工張素雯分享有願就有力,不僅是募己心,更是募善緣。
多倫多志工邵美珍分享善用佛法來反思自己,在團隊中藉事練心,常保清淨無染的心。
多倫多志工呂貞雲分享勇於承擔,受益最多的是自己,感恩慈濟讓自己發揮生命的良能,行菩薩道。
西多倫多志工謝慧燕分享善加運用各種相關資源,誠心令非佛教徒友人也認同慈濟。
北多倫多志工朱少玲分享做慈濟感動自己的心,法入心就不再害怕向人開口說慈濟。
人醫會志工蘇胡慧珊愛的邀約兩項2021年一月份的中醫冬季養生活動訊息。
慈委精進暨見習培訓圓滿完成,互道感恩。 廠商捐贈防護物資 志工罩顧長者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疫情,一直居高不下,慈濟加東分會接收到口罩廠商捐贈的一批物資,志工趕在封城之前,送往萬錦市的長照機構。
慈濟志工:「這邊可以擺八個,這邊可以塞一個,長的這邊擺兩個。」
善用箱子內的每一寸空間,慈濟加東分會志工,忙著打包防疫物資,五千個醫用口罩和一百件防護衣,將送往萬錦市的長照機構。
慈濟志工 甄娟娟:「他們(口罩廠商)知道我們是一個協助發放的慈善團體,所以他們很慷慨地提供我們口罩,非常開心能看到社區各個團體互相幫忙,我希望這些口罩可以為長照機構的長者帶來愛與防護。」
這次的物資捐贈,是萬錦市議員居中牽的線,送交物資當天,他也帶了當地的教育委員參與。
萬錦市議員 何胡景:「大家都知道防護服是很貴的,在這裡再次再次感謝他們,其實他們(慈濟)在過去這麼多年在市區做了很多很多事,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多倫多市教育委員 黃婉貞:「很高興有機會跟著慈濟所有志工朋友,一起來到孟嘗會,這個老人中心發防疫的用品,向這些長者表示我們的關心,展開我們對他們的關懷。」
防疫物資到位,讓長輩能挺過疫情也安心過冬。
真善美志工 甄月群 梁延康 加拿大報導
列治文山慈濟人 第二波醫療物資捐贈
加拿大列治文山市的慈濟志工,準備一萬個醫療口罩、防護面罩,展開第二波醫療物資捐贈,分送醫院,還有養護中心。
仔細封箱打包,準備展開一場,防疫2.0的超級任務。
美加地區疫情飆升,慈濟志工超前部署,為前線醫護,送上防護衣、面罩,還有五千個醫療口罩。
麥健時醫院代表 宏達:「我們非常感謝 也很感激,你們捐贈這些防護用品給我們,謝謝你們讓我們感到溫暖。」
志工 丘啟源:「我們今天捐贈的物資,有口罩 還有防護面罩,這些都是目前大家最需要的,物資雖然不多,但是大家的心力都是可以看得到。」
在市議員的牽引下,防護物資成了護理中心最有力的援助。
列治文山市議員 陳志輝:「我們慈濟的義工,又再次為我們社區,給他們捐獻口罩,還有防護衣 還有手套,所以在這裡我代表,我們列治文山的社區 謝謝慈濟。」
慈青 林婕:「我真的希望這個年齡的每個人,都可以保護自己,如果你必須出來,希望能像慈濟志工一樣回饋社會,希望大家可以共同對抗這場流行病。」
對抗病毒,不分你我,志工始終站在第一線,等待任務終結。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黃淑芳 梁延康 甄月群。
2020「素食與環保」漫畫比賽各班得獎作品
用愛禦寒冬 馳援約克郡街友中心
寒冬到來,加拿大慈濟志工將回收來的牛奶袋清洗整理後,編織成鋪墊,提供給有需要的街友。
志工 馬千斐:「收集,然後清潔、切割,直到編織一個完整的牛奶袋,需要的時間大概就15至16個小時。」
牛奶袋化身為鋪墊,也為預期會冷冷清清的耶誕節,增添繽紛與溫馨。
根據安大略省防疫措施,約克郡處於分級封鎖中的紅色管制區,街友處境更辛苦。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多年與街友中心合作,了解冬令物資缺乏的項目,11月初開始募集,或者採購。
慈濟志工 張素雯:「在新市的Inn from the Cold和Loft,這兩個地區的街友,因為疫情的關係,在物資捐贈方面,大家的來源都減少了,因此慈濟我們在這個時候,我們更不能停止。」
急用的除臭劑與口罩等物資,第一波先送到。慈濟志工也預告12月的熱食分享,將會如期舉辦。
真善美志工 張素雯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讓愛傳出去
走過2020年, 我們生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面對未來的無知與惶恐幾乎每天都在一次次的重複上演。
儘管如此, 我們反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 . 家人, 同事, 朋友, 法親…等的關懷與陪伴支持著彼此一步步走下去。
2020年的尾聲, 在此獻上 “讓愛傳出去”手語與您分享, 感恩這一年來有您的陪伴. 不管未來還有多少的挑戰, 我們將帶著笑容攜手走下去。
有您的祝福, 沒有過不去的苦
The year 2020 definitely had its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Without doubt, there are still many unanswered questions that lie ahead.
However, we must continue to remind ourselves to be grateful – for our family, friends and colleagues, because together, we can support one another to keep going.
Please enjoy the sign language performance of “Spread Love”. As 2020 comes to an end,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No matter the difficulties that lie ahead, let us smile because we’re not alone.
With your blessings, there are no obstacles we can’t conquer.
慈濟加東分會啟動推廣「環保蔬福餐劵」
自2019年底迄今,新冠疫情仍然影響著全球。人類走向另一個全新的生活常態,身為跨國慈善組織的慈濟,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救援模式。海內外慈濟志工遵循防疫措施、減少外出,透過視訊與花蓮本會聯繫,共識救援方向。能做的事,因居家避疫政策而受限,然膚慰苦難的悲心,卻一直暖熱著。
證嚴上人告誡弟子,新冠肺炎疫情是天地給予人類的大哉教育,大自然在警惕我們尊重萬物,懂得懺悔和感恩,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齋戒茹素。
慈濟加東分會的志工們秉持著 上人的殷殷叮嚀,結合大多倫多地區7家與蒙特婁1家的素食餐廳,啟動推廣「環保蔬福餐劵」,期盼人人能夠蔬食養生愛護地球。
愛的行動,仍在持續;愛的能量,來自點點滴滴的匯聚。
祈願疫情早日消弭!
祈願眾生皆能平安!
-----------------------------------------------
「環保蔬福餐劵」說明
1. 每張餐劵50元整。(內含餐費30元/濟貧賑災20元)
每推出一張餐劵,即開立一張20元的臨時收據。
2. 所有餐劵截止日期為2021年2月28日,只有一家PARKA FOOD CO例外至2021年5月31日。
3. 感恩所有素食餐廳提供物超所值的餐單,請詳見「蔬食餐單」附件。
4. 感恩Greybrook Realty Partners Inc.贊助影印費用。
如閣下欲護持餐劵,請聯絡相熟慈濟志工,感恩!
(點擊圖片放大)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