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加東分會五區經藏演練系列報導─「北多倫多互愛區志工心得分享」
第一組跟第二組比「車馬華蓋摩尼珠」的妙音動作。攝影者:梁延康  邱玉亭心得分享:
◎聞法入經藏
因疫情關係,北多自今年二月六日開始,在ZOOM線上進行七月吉祥月入經藏手語演繹共修,先邀約志工,建立line群組,這次總共有十二位志工參與入經藏,首先感恩和氣活動幹事蔡蕙妃用心指導及陪伴,也感恩入經藏的菩薩們,您們克服總總的困難;例如ZOOM操作不熟悉、網路的不穩、突然斷線、空間排練的限制。有時無法看到每位菩薩們的影像,一方面又擔心菩薩們排練的壓力,手語組團隊適時打電話關心、鼓勵,必要時個別指導。因考慮線上排練的不便及錄影時間緊迫,感恩慈濟志工張素雯的建議,七月十一日是第一次在志工素雯家後院實體排練,七月十六日疫情開始緩解,遵守政府規定人數,我們進入北多會所實體排練第二次,經過大家平時用心排練,終於在七月十八日正式完成彌勒問「手語經藏演繹」錄影。
◎入經藏志工隨時接變化球
排練過程中有些志工不適應線上共修而放棄,還有位陳念萍志工,第一次接觸經藏演繹,排練時非常用心無缺席過,但因先生臨時身體不適需要開刀,只好放棄演繹排練去杜拜照顧先生。為了演繹的圓滿,積極邀約平日有上班的志工甄玉蓮,告知情形需要她補位,她克服困難答應這次演繹,感恩她當個被需要的人。
◎兩位志工從未入經藏,體悟到法喜及願力
1.當邀約培訓志工朱慕升入經藏時,正值積極安排捐腎給女兒時間,也擔心入經藏演繹時間的衝突,但她把握排練因緣繼續跟大家一起共修,我們在線上祈求佛菩薩,希望一切能順利圓滿!
最近聽慕升的分享:女兒有配對到捐腎給她的人了,她的願力感動諸佛菩薩,也恭喜志工慕升今年完成授證培訓,即將成為新發意菩薩。
2.另一位精進志工王小蓉師姊,因參加北多社區手語共修,也參加品書會,邀約入經藏手語演繹時,她自認記性不好,沒有信心也沒有智慧,現在的她體會到靜思語:有願就有力、有心就不難的道理了,期許自己還要更精進。
◎合和互協、互相成就
感恩每位入經藏的菩薩們,有您們的參與才能成就這次靜思法髓妙蓮華手語入經藏演繹,感恩手語團隊及人文真善美,有大家真好!
張素雯心得分享:
◎ 因緣殊勝 把握機會入經藏
2011年,有機會看到台灣慈濟水懺經藏演繹,看到慈濟志工們全心投入演繹帶來的震撼在心中久久無法散去。心中就默默記著,一旦有機會,自己一定要加入經藏演繹以法入心,以法入行。
自2013年授證以來,只要有任何的經藏演繹一定排除萬難參與。因為每練習一次經文,我對法的理解就更深一層。2021年初在加東活動幹事蕙妃的號召下,加東五區將開始著手演繹法華經序的四段經文,我把握因緣欣然加入北多倫多【彌勒問】的經藏演繹團隊。
從2月開始168天,每週六的下午1點半到3點是我的經藏演繹練習時段。但是平日,只要有空就拿著經文的妙音動作手稿,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也一遍遍地咀嚼經文的涵義,【因果歷歷皆不爽,好醜受報此悉見】不時地警惕我的日常起心動念,也學習著菩薩的【持戒律,忍辱力】,提醒自己要【侮辱謾罵與攻擊,悉皆能忍無瞋意】。
因為疫情封城,我們只能在線上練習。但非常感恩志工蕙妃用心準備經文講解與分享無量法門菩薩拳,讓我們不僅動手也能夠在經文中沉澱心靈。
◎ 提供道場 成就菩薩演練的機會
六月29日,安省第二段解封,我們終於可以有實體的練習機會, 但是礙於室內聚集不能超過五人,戶外聚集上限25人,北多倫多的經藏演繹團隊共12人,所以我們只能選擇在戶外練習。在大家煩惱選場地時,我提議就到我家後院吧。我家後院雖然不大,但是有一半的地面鋪有地磚,容納12-15人綽綽有餘了。7月11日當天,有幸北多經藏演繹菩薩雲集我家後院。大家齊心整理場地,排放椅子。而我的同修丘啟源也承擔當天的視聽與人文真善美。 為經藏演繹的菩薩們紀錄發心練習的瞬間。 當天傍晚時分涼風徐徐, 伴隨夏日難得的溫煦陽光,加上後院傳來的鳥叫蟲鳴一起聞法, 身體手勢隨著經文舞動,大家浸淫在經文中,深覺有幸能參與這場經藏法會。
因為大家的默契十足,在7月15號在會所練習之後,志工蕙妃隨即決定我們已經可以錄影了,因此在7月18號北多經藏演繹團隊成為加東區的第一場錄影。不過在大家求好心切下,也算是一場魔考,即使大家已經練習5個月,在最後錄影時,此起彼落的出錯,但是3個小時之後,當我們終於完成時,大家為這麼多個月來合和互協的努力,內心激動不已而歡呼起來。雖然我們的演繹已經告一個段落,但是這段彌勒問經文336個字,已經深深印在我心中。我將永遠記得這段以法相會的日子,更期許自我在未來歲月將法入行。
朱慕升心得分享:
恭敬的上人,常住師父,慈濟志工們,大家好!我是志工朱慕升,很感恩這一次參與「彌勒問」經藏演繹,經過幾個月和志工們一起在線上練習;直到能夠到會所實體一起演練的時候,那種感覺,真是很像置身與志工們深入經藏,令悟因果追求佛法心徹,身在其中的領域裡的那種喜悅!真是從心而發,人生在世,感恩遇到慈濟讓我有機會參與,我應把握機會學習,感恩!〔Worship〕〔Worship〕〔Worship〕
王小蓉心得分享:
新冠疫情已持續了一年多,大家都困在家裡,心情有時也覺得鬱悶。科技發達也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疫情下也成就了很多的好因緣,讓大家有機會上線學習不同的知識。在此很感謝志工玉亭把我帶進了慈濟手語世界、品書會和入經藏的演繹。
在學習入經藏妙音中,很感恩志工蕙妃非常用心和耐心的指導,全體學員也很認真的練習,還得到兩位小組長玉亭、芳玲細心的提醒!再經過五個多月努力排練,大家帶著虔誠的心和歡喜的心在演繹,最後終於圓滿了這次入經藏的演繹,大家心中都充滿了喜悅和感動。
我是第一次參加入經藏妙音,剛開始怕自己做不來,只要求做候補學員,但經過玉亭不斷的鼓勵!終於可以順利完成,真的「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只要用心一定能成功。在此非常感恩大家的付出!
暑期線上夏令營 中文人文快樂學
小班的黃淑芳老師讓孩子們用中文自我介紹,藉此了解每個孩子的程度。2021年暑假,因為新冠疫情,安大略省尚未完全解封,擔心孩子們在家太無聊的家長們,也在學期末的懇親會中詢問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設暑期班的可能性。
黃淑珍校長了解了家長們的煩惱與需求後,就詢問了人文學校的老師們,暑期任教的意願。因為常規的時候,人文學校的課程是每年的九月到隔年六月,每個星期天早上上課。但是,如果開設暑期班,就會是每周一到週五,天天都要上課。幾經詢問後,還好有現任的吳佳鮮老師、林婕老師與黃淑芳老師願意一起來成就暑期班。緊接著,因為考慮到是暑期班,課程安排上應該更輕鬆、更多元、更豐富。所以,當下立即連繫了曾經在人文學校任教,但現在卻是在專業的音樂律動教室擔任負責人的林思瑋老師來助緣。
這次暑期班的課程特色包含中文聽、說、讀和寫、音樂、律動、繪畫、、慈濟人文、靜思語教學、環保DIY等。按年齡分成大、中、小三個班。感恩家長們對慈濟教學的信心,短短的招生時間,就有37位小朋友報名。這樣的人數,為教育團隊打了一劑強心針,老師們也期許自己可以帶給孩子更多不同的東西。
在正規學期已經教了超過10年高年級的黃淑芳老師,因緣際會當了小班老師。在規劃暑期班的課程內容時,和林婕老師都選擇了用《小豆豆學華語》一系列的書籍。除了課文與生字的學習,小班黃淑芳老師還搭配手指謠、畫圖、故事時間、說話課等,課程豐富,好幾位的家長表示,孩子們在一個月的課程中,中文的聽說能力突飛猛進。更別提,黃老師的回家作業中,時常提醒孩子們要幫忙分擔家事,潛移默化中,把上人對教育的理念,與慈濟的人文融入課程裡,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了對家庭的責任。
中班的林婕老師,孩子的年齡是8-11歲,不論男女都是活潑好動的時期。所以,林婕老師設計了一連串的中文課程都與遊戲有關。不只如此,林婕老師還透過分組活動,讓孩子們一起闖關、一起完成作業、一起討論等,在這個階段,培養孩子們團結合作、學習與人溝通的重要性。
大班的吳佳鮮老師,則是安排了一系列中華文化歷史課程,跟著秦、漢、唐、宋、元、明、清的時間發展,讓孩子們透過故事,了解中國文學,體會中華文化。開班前,在與家長構通暑期課程內容時,還有很多家長擔心這些內容太難了,怕母語為英文的孩子聽不懂。可是,第一天課程結束後,所有家長的擔心都不見了,第二天,還有許多家長陪著孩子在電腦一旁聽課,課後,還與老師分享,這樣的課程真是太棒了!連身為家長的他們都很享受。
而承擔音樂律動與勞作課程的林思瑋老師,每周三則是透過鋼琴、鈴鼓等各項樂器,在電腦的另外一端,透過音樂,帶著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在聆聽聲音與樂器的過程中,透過老師的指令,讓全身都活動,讓孩子們透過律動去想像、去培養對音樂的感受力,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專注力、思考力與節奏感。
快樂的日子總是感覺過得特別快!一個月的暑期班,校長與老師們從一開始戰戰兢兢的備課,到暑期班要結束時,還有許多家長紛紛詢問8月可有再開班的可能,這樣的回應,對老師們來說,就是最大的肯定了。
2021/08/19 雲端精進力推蔬食 七旬菩薩福慧雙修
加拿大慈濟志工「麥蓮」,70多歲,卻依舊好學精進,每天準時和台灣連線,線上薰法香;更用行動來推素,常常分送自家種的蔬果給鄰居,希望用健康美味,號召更多人響應。
小小庭園,就是慈濟志工麥蓮的開心農場,茹素、推素,不靠嘴巴,靠的是實際行動。
慈濟志工 麥蓮:「我種韭菜、芥菜跟其他的菜,有時候我種太多吃不完,會分給鄰居,希望每個人都能吃素。」
從菜圃到餐桌,全都出自她的手,人生70才開始,2018年受證慈濟委員,一有機會付出、學習,她決不放過。
慈濟志工 麥蓮:「其實我很羨慕年輕人,這麼年輕這麼早信佛,進入慈濟,我要向他們學習,因為我太晚太晚進入慈濟,。」
每天下午三點半,梳妝洗淨,不是要出門,待在家裡,跟著台灣靜思精舍,做早課、薰法香,一張茶几,架上手機,就是她的佛法殿堂。
誰說少了青春年華,就不能做新鮮事?從線上視訊讀書會,到社區大小服務,處處都有她的身影,她的精采人生,下個篇章才剛剛開始。
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註冊通知 / Tzu Chi Academy For the Humanities in North Toronto Registration Notice
家暴中心募物資 慈濟人採購贊助
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知道家暴中心在募集物資,就了解他們的需要採購物資及時送到。
在咖啡館看到家暴中心的物資需求海報,慈濟志工說,這是十多年來首見。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很快的啟動採購計劃,首先前往家具大賣場選定30組床單和枕頭套,第二站的購物車裝滿小朋友的尿布,消毒紙巾和防曬乳。第三站買好廚房紙巾,匯整清點送往家暴中心。
約克郡家暴中心員工肯德拉:「疫情期間,許多婦女失去了家,她們的孩子需要一個地方做功課。如果有個地方讓孩子們上學,這些母親就可以好好照顧孩子。這些新床單,孩子在戶外需要的防曬霜,都可以幫助他們離開庇護所,在新家展開全新的生活。」
大愛新聞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加拿大志工採購蔬果 挹注食物銀行
加拿大列治文山市,低收入的家庭在疫情影響越來越多,這也讓當地食物銀行,每個月幫助人數高達1400人。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在長假後,相約前往超級市場採購蔬果,送到食物銀行,其中一家超市老闆娘特地以進貨價,支持志工的行動。
選購蘋果、彩色甜椒以及多種蔬菜,兩位慈濟志工用了大約45分鐘,疊滿一部台車。
接著前往另一家超級市場,所需的蔬果品項,在這裡工作的朱慕升已經預購準備妥當。
慈濟志工 朱慕升:「很感恩這家超市的老闆娘,她給了差不多是來價,進貨價錢給我們 這是個助緣,在這個疫情裡面,她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列治文市,七月出現前所未有的熱浪,體感溫度曾高達攝氏40度,新鮮食材必須趕緊再回到冷藏室。食物銀行的冰箱,已經快要見空,慈濟來得正是時候。
食物銀行經理 Lee Reynolds:「這些新鮮的蔬菜與農產品太貴了,許多顧客都買不起,以至於經常只吃罐頭蔬菜,這批新鮮蔬菜和農產品,對列治文山社區來說,慈濟真的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每個月可以服務1400位客戶。」
疫情造成低收入家庭越來越多,小而美的食物銀行,有了慈濟與超市的後援,愛與善更擴大。
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疫情持續 慈善團體更需支援
2021年6月18日志工在捐贈家暴中心的物資上貼上慈濟logo,準備前往發放。攝影者:甄月群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疫情雖然趨緩,但目前仍然在第一階段的解封期。戶外社交聚會最多10人,室內還是不能夠集會。而即將來臨的7月1日國慶日所有的實體慶祝活動也取消,轉為線上舉辦。從ˋ2020年3月中迄今,疫情起起伏伏,封城、解封、再封城、再依階段解封,大多數的民眾無奈中,又害怕生病、又擔心家庭生計,在這樣的氣氛下,很多的慈善團體反而更需要援助。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長期關懷的約克郡家暴中心(Yellow Brick House),疫情前,與社區裡許多的賣場、商鋪合作,所以不需要太擔心物資的來源。但是,這一波的疫情實在持續太長了。許多的商鋪都無法做生意,所以,各項物資的來源斷斷續續。疫情一年多來,慈濟志工每一季持續捐贈不同的物資,以解家暴中心燃眉之急。
原本這一次的捐贈,是預計7月底前完成,提早了一個月。原因是兩位志工6月初的某一天在一家咖啡館內,看到了約克郡家暴中心的物資需求海報,心中突然一震,因為生活在這個國度10多年來,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海報,而且又是我們長期關懷的志工站。所以,馬上將這個需求海報照相後,告知志工站站長甄娟娟師姊,請她盡快聯繫家暴中心窗口,是否需要我們提早捐贈。
慈濟志工甄娟娟馬上寫信詢問,果然家暴中心經理羅莉Lori女士立即回信,目前中心急缺4號至6號的尿布、消毒紙巾、廚房紙巾、床單、枕頭套、防曬乳等物資。緊急動員3位志工,分別前往宜家家居(IKEA)、好市多(COSTCO)、沃爾瑪(WALMART)採購各項物資。需求分別是15箱4號至6號的尿布,30盒消毒紙巾、120卷廚房紙巾、30張單人床單、30個枕頭套、20瓶大人小孩適用的防曬乳等。
之所以要分成3間商鋪採購,是因為消毒紙巾都還有採購數量限制,加上某些品項商鋪庫存數量不足。儘管有點麻煩,但是志工們沒有抱怨,滿心滿腦就是想著要購齊所有物資清單上的數量。一整天疲於奔命的排隊、採購、又排隊、再採購。看著裝得滿滿物資的車子,除了司機菩薩之外,其他兩位志工,連坐在位子上都要抱著物資,但是,大家都沒有覺得辛苦,只覺得有滿滿的感動。那種因助人而留下的汗水,讓人法喜充滿。
6月18日一整天下著綿綿的春雨,5位慈濟志工將物資裝滿了三輛車的後車廂,前往家暴中心倉庫進行捐贈。前來接應的家暴中心職工表示,她的部門經理Lori曾經向她說過「慈濟是一個很神奇的團體,每次只要我們提出需求,他們都會很快把物資送來。」她也替所有的受暴婦女與孩童感謝慈濟基金會每年每季定期的捐贈。今日她也分享家暴中心剛接的新個案,是一個媽媽帶著雙胞胎來到收容所,像這樣的案例,入住收容後,所需要的各項物資與數量,真的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
不請之師主動聯繫 食物銀行解燃眉之急
2021年5月6日,4位志工前往不同大型超市採購各項所需物資。攝影者:甄月群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所在的城市為列治文山市。2013年聯絡點成立之初,曾經與列治文山市社區食物銀行互動,只因為當時食物銀行的人力與物力都足夠,所以隔年即暫停了捐贈,而將有限的資源與志工人力投入社區的其他弱勢團體,如街友中心、家暴中心、老人院等。
一份由多倫多基金會(Toronto Foundation)所做調查,希望能瞭解居民經歷幾波疫情,對基本生活所帶來影響。 疫情下最受打擊是低收入勞工家庭與少數族裔勞工,不少多倫多的低收入勞工家庭自疫情起,需依賴食物銀行領取日常食品過活。
4月底慈濟志工黃淑芳前往住家附近大型超市購買生活物品時,看到了列治文山市食物銀行的海報文宣,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類似文宣。所以,回家後,主動寫電子郵件詢問食物銀行是否需要物資或是志工人力的支援。沒想到,寄出信件的幾天後(5月4日)即收到食物銀行經理Lee Reynolds女士的回信,並附上急需物資品項的需求信函。
志工們隨即協調,並安排4位志工於5月6日前往不同大型超市採購各項所需物資。從民生基本物資,如衛生紙、衛生棉、牙膏、牙刷、洗髮精、潤髮乳、香皂等,到各項食品,如果汁、餅乾、蜂蜜、果醬、咖啡等。由於安大略省的疫情仍然處在第三波的高峰期,志工們做好各項防護措施下,抱著戰戰兢兢的謹慎心情,完成這一次的採購任務。
因為食物銀行周末不開放,5月11日上午,6位志工先前往會所整理此次捐贈物資後,隨即將這一批的物資送往列治文山市社區食物銀行的倉庫。食物銀行經理Lee Reynolds女士親自接受這一批的物資,並表示收到慈濟主動寄來的電子郵件時,感動不已。尤其原本食物銀行有固定60-70位志工前往幫忙,但是受疫情影響,目前只有8位志工,但是礙於政府的法令,也無法招募並訓練新志工,所以,她非常期待疫情趨緩後,慈濟能夠提供志工的人力支援。更別說,疫情下,需要支援的家庭更多,但是各項的援助卻逐漸減少,慈濟志工們送來的這一批物資,就像是及時雨,能夠暫緩燃眉之急。
慈濟志工邱玉亭表示上人曾說「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在富裕的國度,也有黑暗的角落,也有需要我們付出的苦難的眾生。所以,有機會在疫情期間付出,更是要把握每一次的好因緣,感恩每一次有手心向下的機會。
志工們採購捐贈的物資堆滿車內。攝影者:甄月群 雲端教學一年 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成果發表
受到疫情影響,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一年來,以雲端方式教學,最後一堂課,透過影片回顧大家的成長。
一年的線上課程,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同樣過得很熱鬧又充實,三年級的孩子,共同學會了中文歌,耶誕節,也有才藝表演,雲端畢業典禮,畢業生,都說出了心中的感恩和思念。
畢業生 顏婕兒:「謝謝老師耐心地教導,我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畢業生 顏翊庭:「我在慈濟最記得的一件事情,就是每一個下課,都可以去買茶葉蛋。」
加拿大分會,五所學校,也共同舉辦線上畢業典禮,在鏡頭前,家長為孩子撥穗,更有意義。
慈濟人文學校總校長 唐嘉濱:「真的不容易 在人文學校,有的可能念了10年 11年,今天要畢業。」
孩子的成長,歷歷在目,學會了華文,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家長:「由一個四歲的,蹦蹦跳跳的小猴子 都坐不住,到今天亭亭玉立的青少年,真的不容易。」
密西沙加慈濟人文學校,透過影片,回顧線上學習的足跡,不論是幼兒班的親子課程,還是高年級生,文情並茂的母親節卡片,每個星期都有進步。
家長 薇薇:「雖然是線上網課 我看孩子們,在老師們跟義工媽媽們的努力下,歡樂中學習。」
家長 鄢暐昌:「靜思語對小朋友的成長,也很有幫助 在學中文同時,也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隨著疫苗施打的普及,九月即將回到教室上課,不間斷的網路相會,更讓人期待,教室裡,久違的朗朗讀書聲。
加拿大報導:真善美志工
2020-2021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回顧
2020-2021學年度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回顧(YouTube連結)
https://youtu.be/sFXU-nRHNog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網址
academynto.tzuchieast.ca
2021~2022學年度線上報名表 & 招生簡章 
(年滿4歲可以報讀,繳費方式:e-Transfer/支票/現金)
https://forms.gle/wWBEdneag6ggsVmTA
2021年 暑期班線上報名表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6月15日止。額滿即止。繳費方式:e-Transfer)
https://forms.gle/EDmBtSXHzejmLuL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