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菩提】20141128 - 援助難民‧善心萌芽



援助難民‧善心萌芽
Inspiring People to Give with Love

不忍難民受寒凍
期待因緣得接引
勤奮自愛獲獎助
願學仁者善萌芽

2014年慈濟新芽獎學金,全台共計25場頒獎,超過6900位學子獲得表揚。家住高

­雄的黃夏恩,靠著打工和獎學金完成學業,成績優異的他,考取慈濟大學和高雄醫學大學兩­間研究所,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選擇留在高雄,平時也會做志工回饋。同樣以愛灌溉希望的­種子,慈濟志工在約旦發放,24噸大米援助1200戶家庭,受助者助人者相互感恩。證­嚴上人在今天的志工早會開示,人生的苦,只要有因緣,就能打開心門,得到心靈的富樂,­進而幫助其他人。

帶著台灣的愛心米,約旦慈濟人為貧困民眾發放。24噸大米,援助1200戶家庭。跨越­宗教種族的愛,當地民眾深受感動,學習志工的精神,彼此感恩。

證嚴 上人開示:「打開了心門,就能讓他心靈得到了富樂,可以富而且快樂,能再幫助其他人,­一念心把它轉過來,轉貧為富,這不是不可能,只要有心一定會做得到。」

以愛陪伴,善種子萌芽。來自單親家庭的黃夏恩,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靠著打工與獎學金­讀完大學。成績優異的他,三次獲頒新芽獎學金,他也考取兩間醫學研究所,他選擇就近照­顧生病的媽媽,還利用時間當志工回饋。

證嚴 上人開示:「撒播愛的種子,但願粒粒種子都萌芽成為大樹,為天下栽培人才,這一群人才­,能將來回饋人類,回饋社會,這就是有價值。」

慈濟新芽獎學金,鼓勵年輕學子認真向學,2014年,全台25場頒獎典禮,幫助超過6­900名學生,安心就學。

【人間菩提】20141127 - 海燕風災回顧展



海燕風災回顧展
Witnessing the Power of Love in the Philippines

放棄養殖做慈濟
翻轉人生種福田
回顧照片血淚史
轉苦為樂向光明

菲律賓海燕風災已經屆滿一年,來自獨魯萬的華人志工,這幾天到台灣參訪、尋根,透過他

­們的分享,見證慈濟人的愛。證嚴上人在今天(11/27)志工早會開示:「一個颱風,­一個災難,翻轉人生,已經多少人都改變了過去的人生,現在,浴火鳳凰重生,現在展起翅­膀來,反而更美更好」。

帶著家人一起參訪大愛電視臺,來自菲律賓獨魯萬的葉如密里長,去年海燕颱風,吹毀他原­本的養雞、養豬場,然而慈濟人的出現,轉變了他的人生。

化苦難為菩提,獨魯萬第一顆華人種子楊振偉,一開始對慈濟提出「以工代賑」不了解,擔­心破壞當地薪資,深入慈濟後,才發現這是帶動當地復甦的重要力量,他因此主動投入志工­行列。

除了災後重建,慈濟也提供靜思語教育,讓當地孩童,學習感恩與孝順,這一分品德涵養,­將是這一輩子最好的禮物。

2011/05/08 慈濟多倫多支會『人有二十難』手語經藏演繹

2012/01/14 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經藏演繹(懺悔煩惱障)

2013/06/02 慈濟多倫多人文學校 行願 問緣 圓夢 手語呈現

2014/02/02 慈濟西多倫多《2013年歲末祝福》無量義經手語演繹



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凝聚善心大德悲憫的愛心,護持社區最需要的地方。如:籌備醫院醫療設備基金、送暖至食物銀行、關懷及協助社區黑暗角落等,將愛心化為行動。敬邀各界人­士,同耕十方福田。


佛教慈濟密西沙加聯絡處 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 Mississauga Office
地址: 5555 Eglinton Ave. West, Unit 219 Etobicoke, Ont. M9C 5M1
電話:(416)621-7996

2013年慈濟大藏經英文版(2013 Tzu Chi Annual Review Great Sutra English Version)

衲履足跡 竹筒歲月


◎ 日行一善 一人一善

當時,有人問證嚴上人:“師父,您為什麼一定要我每天存五毛錢,為什麼不讓我一個月繳十五元?”證嚴上人說:“我就是不要你的十五元,我只要妳一天存五毛錢。”

她說:“一天存五毛錢,一個月就是十五元了,一樣啦!”

證嚴上人說:“不一樣喔!妳如果一個月捐出十五元,代表一個月三十天中,妳只發了一天的好心;一個好心,一念好念,那就是一分福,我希望人人一個月的三十天之中,天天發善念、天天積福慧。”


◎ 累積小錢 可行大善

證嚴上人為了將佛法生活化,更期望人人天天善念不斷,而這三十位家庭主婦以行動實踐了證嚴上人的精神,且時時將法師的叮嚀語謹記在心。天天要出門買菜前,將五毛錢投入竹筒中,“咚!”發出的聲響,回應著内心所發的願望,她們心中共同祈求的願望是——“濟世救人”。

當他們提著菜籃出門,剛才投下銅板、發願救人的記憶仍深刻腦中,所以到菜市場買菜時,見到賣菜的人,就說:“我今天要存五毛錢,你幫我少秤一點菜。”

聽到的人好奇的問:“妳一天存五毛錢要做什麼?”

“救濟啊!”“五毛錢可以救濟啊?”

“我們的師父是這麼說的。”賣菜的人就說:“假如是這樣,我也可以一天存五毛錢。”

所以,買一樣菜增加一個會員;如果買五樣菜,就可能增加五個會員,以此類推,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三十位家庭主婦提菜籃子到菜市場,將“竹筒精 神”宣導開來,慈濟就是這樣開始的。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的第一月,慈濟開始救濟孤老無依、貧窮疾病者,一路走過來,一直到現在。

竹筒歲月 從竹筒歲月到八分飽



一枚銅板的蝴蝶效應──

“咚!”“咚!”銅板與竹筒合奏出的清脆聲響,告訴全世界“希望”正在萌芽。
在慈濟的志業體每個角落或每個慈濟人的家中,這些聲響每天不斷地響起,
投下銅板的小動作,代表的是一個善念的啟發、一分純真的祈願,
更多的是對全世界遭受苦難同胞的一種憐惜。

1966年創立的“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誕生在困頓的年代,在“人克難、事克難、錢克難”的情況下,毅然展開濟貧工作。最初成員的三十位家庭主 婦,在證嚴上人的帶動下,每天出門買菜前,投下五毛錢到竹筒裏,儲蓄救濟金。積小錢,可行善的“竹筒精神”,就從菜市場宣導開來。

◎ 回憶竹筒歲月

當年,證嚴上人告別故鄉,輾轉來到花蓮,自行剃度後,在現在的靜思精舍附近的小木屋中修行,上人原本只想專心自修,卻在許多因緣牽引下,除了皈依上印下順導師座下,奉行導師的教誨“為佛教,為眾生”之外,“克難慈濟功德會”也因應苦難眾生而成立了。

當證嚴上人決心做慈濟的同時,正好來了三位弟子請求皈依,原本“不辦法會”、“不收弟子”的誓願,卻因悲苦眾生而打破了,證嚴上人收了弟子。但證嚴 上人說:“要當我的弟子,一定要幫我做慈濟。”1969年,證嚴上人與弟子們買下靜思精舍的一塊地,負債二十一萬,因為堅持自力更生、不接受供養,生活僅 靠著耕作、做嬰兒鞋、糊水泥袋、做蠟燭……等手工維生,同時還要償還龐大的債務。

證嚴上人的第一位弟子德慈師父回憶:“師父說既然出家了,要下決心,真的為佛教、為眾生做事;師父的理念是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勞力維持生活,有能力 一天吃三餐;沒能力,一天只吃一餐也得忍受。我們白天耕作,晚上做棉紗手套,有時候做到晚上十二點,一方面要維持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要護持慈濟,一路走 來十分地艱困。”

克難慈濟功德會自成立後,便展開了濟貧工作。即使沒錢,濟世救人的工作還是得做,於是證嚴上人思索,如何在克難的條件下,做濟貧工作?就在當時,有三十位家庭主婦,緊緊跟隨證嚴上人腳步,一同為慈濟開啟了竹筒歲月的歷史扉頁。

◎ 粒米成籮 滴水成河

證嚴上人告訴這三十位家庭主婦:“以不影響你們的生活為前提,將買菜剩餘的錢存起來、累積起來,說不定遇到需要的人,我們就能幫助他們。”證嚴上人 的慈悲智慧,無非是想籍由救濟開啟人人的愛心。三十位家庭主婦遵照證嚴上人的指示,每天買菜的時候,請菜飯少秤一點,每天省下五毛錢,將五毛、五毛、五 毛……的小錢,不斷地累積、累積……,持之以恆地累積,終於,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小錢累積成了可以助人的救濟金。

◎ 日行一善 一人一善

當時,有人問證嚴上人:“師父,您為什麼一定要我每天存五毛錢,為什麼不讓我一個月繳十五元?”證嚴上人說:“我就是不要你的十五元,我只要妳一天存五毛錢。”

她說:“一天存五毛錢,一個月就是十五元了,一樣啦!”

證嚴上人說:“不一樣喔!妳如果一個月捐出十五元,代表一個月三十天中,妳只發了一天的好心;一個好心,一念好念,那就是一分福,我希望人人一個月的三十天之中,天天發善念、天天積福慧。”

◎ 累積小錢 可行大善

證嚴上人為了將佛法生活化,更期望人人天天善念不斷,而這三十位家庭主婦以行動實踐了證嚴上人的精神,且時時將法師的叮嚀語謹記在心。天天要出門買菜前,將五毛錢投入竹筒中,“咚!”發出的聲響,回應著内心所發的願望,她們心中共同祈求的願望是——“濟世救人”。

當他們提著菜籃出門,剛才投下銅板、發願救人的記憶仍深刻腦中,所以到菜市場買菜時,見到賣菜的人,就說:“我今天要存五毛錢,你幫我少秤一點菜。”

聽到的人好奇的問:“妳一天存五毛錢要做什麼?”

“救濟啊!”“五毛錢可以救濟啊?”

“我們的師父是這麼說的。”賣菜的人就說:“假如是這樣,我也可以一天存五毛錢。”

所以,買一樣菜增加一個會員;如果買五樣菜,就可能增加五個會員,以此類推,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三十位家庭主婦提菜籃子到菜市場,將“竹筒精 神”宣導開來,慈濟就是這樣開始的。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的第一月,慈濟開始救濟孤老無依、貧窮疾病者,一路走過來,一直到現在。

◎ 克難有成 歡喜有緣

四十年過去了,慈濟會員由花蓮三十支竹筒遍佈全球,會員大多為市井小民,不分貧富貴賤,時間見證了這念堅持不移的“初心”。“竹筒歲月”五毛錢也能 救人、小錢行大善的觀念,明白點出“行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付出。”這種善的清流,如涓滴匯成長河,從台灣花蓮發源地流淌至全球。

迄今,四大志業已然成熟,卻有感於慈濟世界以外,天災人禍頻仍,善的力量畢竟太少,上人呼籲“重新啟動”竹筒歲月,人人每天發起一念善心,匯聚更多 愛的力量,關懷普天下苦難人。聚小錢成大愛的“新”竹筒歲月,不只是“行動”,更要發展為持之以恆的“運動”。不論貧富,人人都有善念;不論金額多寡,人 人愛心同等。在恆持的付出中,為世間苦難人拔苦、脫困。

歡迎您響應“回歸竹筒歲月”運動,請聯絡慈濟各分支聯絡處,領養愛心竹筒,善念不間斷、善願時時發、善行日日有,聚善之家必有餘慶!

Typhoon Haiyan: Tzu Chi brings Hope to the Philipp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