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7 加拿大志工招募 激發社區善能量
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5/27)第二年參與烈治文山市舉辦的社區資訊及志工招募會(Community Information & Volunteer Fair),由於加拿大移民很多,很多人有意願做志工,因此慈濟人各自的語言能力派上用場。
為民眾提供社區資訊平台,加拿大「烈治文山市」第二年舉辦活動,主辦人邀約了十五個志工機構參與。
烈治文山市議員 廖立暉:「因為我們烈治文山是其中一個多元文化城市,希望有多一點機會讓大家互相認識,今天有很多不同的慈善團體、非營利團體,希望可以讓社區,大家更加和諧、更加團結,希望可以多做一點對社區有益的事。」
對移民很友善的加拿大,可以讓人感受到許多人想做志工,因此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們把握因緣,用國語、粵語、和英語等,向民眾介紹慈濟。
伊朗裔的國會議員,一年前就對慈濟人印象深刻。
伊朗裔國會議員 馬萬里:「看到你們的笑容真好,我要感謝慈濟志工們,繼續做好事,你們基金會常幫助醫院,參與社區,我看到你們變強,人數也增加了。」
認養竹筒,填寫志工報名表,慈濟勤耕社區,總是會遇見善的力量就在身旁。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加拿大報導(2017.06.23)
2017/06/20 人文學校畢典 帶著愛迎向新階段
六月畢結業季,加拿大北多倫多、密西沙加、以及素里慈濟人文學校,分別舉辦了畢結業典禮,各校學生都展現了學習成果,邀請師長父母見證。而應屆畢業同學也都在滿滿的祝福當中,將邁向另一段學習旅程。
【加拿大 萬錦市】
敲響板、數來寶,對於生長在加拿大的孩子們來說,太不容易,但在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畢業典禮上,他們用心展現學習成果。
應屆畢業生,奉茶感恩父母、完成撥穗禮後,即將邁向新的學習旅程。
【加拿大 密西沙加】
每年學期末,畢結業典禮會場,琳瑯滿目的學生作品,讓父母看見他們的努力與榮耀。竹筒歲月區排長龍,更見證到人人行善的積極,這是課程之一「靜思語教學」泛起的漣漪。
密西沙加慈濟人文學校家長 宋艷:「我非常喜歡裡面靜思語的教學,通過靜思語的教學,我跟兒子有一個比較深刻的,關於人生價值觀,世界觀方面的交流,非常不可多得非常難得。」
在表演中,孩子們表達了他們學習到,要互相尊重、要疼惜大地。
【加拿大 素里】
在素里慈濟人文學校,畢業生一一說出對家長與師長的感恩。
素里慈濟人文學校畢業生:「感謝老師的教導愛心志工的幫忙,每周我都是懷著好心情來上課,能夠用中文和家人和台灣的朋友,溝通是很大的福氣,我們會繼續學習中文,不辜負您的期望再次衷心感恩您。」
志工與學生合作而成的彩繪竹筒,也是別具意義的禮物,創造人人行善的機緣。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綜合報導
(2017.06.20)
2016-2017年度加拿大和氣二見習培訓圓緣
2016-2017年度加拿大和氣二見習培訓圓緣,在多倫多靜思堂舉辦兩天的研習營,慈誠和委員共有24位,三個互愛區的工作人員(含隊輔)共有40位,合和互協地圓滿精進課程。攝影者:梁延康每年6月份,加拿大東岸春暖花開的時候,新發意菩薩經過一年的見習培訓課程,又到了圓緣的時刻。6月10、11日兩天風和日麗的周末,大多倫多三個互愛區(多倫多、西多、北多),在多倫多靜思堂舉辦兩日的圓緣精進的課程。林美梨師姊專程從蒙特婁遠道而來,雖然聽不懂國語,需要英語翻譯,自從授證之後,每年還是固定參加圓緣,精進的精神值得學習。
◎人生無常、把握當下
6月10日星期六,早上9點開營,慈濟加拿大副執行長莊立仁(濟禮)師兄開營致詞,今年慈濟國內外陸續有師兄師姊因病往生,今天早上的消息,「看見台灣」的齊柏林導演勘景直升機墜機,人生無常,期望大家把握當下,把握兩天圓緣課程的精進,也把握難得的慈濟因緣。
◎承擔與使命
唐嘉濱(本濱)師兄以「委員慈誠誓願文」分享,闡述慈濟人的承擔與使命。
今天開營的時候,培育組選擇的2017年2月12日「人間菩提」─傳法立宗願承擔,做為今天的上人開示,上人對台灣即將授證的師兄師姊,慈濟四大志業和八大法印做簡單的複習過一遍。慈濟宗已立,期望「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
唐師兄利用上人開示作開場白,慈濟是一個修行的團體,不是一個聚會的團體,來慈濟是來修行的,去除我們的習氣。一個道場要有道氣,人人時時要有佛心(大慈悲心)。慈濟以「愛為管理,戒為制度」,修行要持「戒定慧」。雖然社會有攻擊的風浪,慈濟因為「誠正信實」而屹立不搖,也因為「感恩」而精進不懈。
最後為強調聞法要身體力行,全體一起唱頌「勤行頌」作為結語,感受上人的法,像暮鼓晨鐘一樣敲醒我們求法的心念。唐師兄的這一堂課的分享,給大家對聞法、持法、力行的重要,和慈濟人做為清流的承擔與使命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體會。
◎守護健康,守護愛
慈濟台北分院徐榮源副院長和同修姜淑媛師姊,因為女兒研學牙醫畢業,前來多倫多參加典禮,因這特殊因緣,邀約徐副院長前來給見習培訓的志工分享一堂課程「守護健康守護愛」。
大愛劇場「我家的方程式」主人翁徐副院長分享,進入慈濟12年,感恩父母親在貧窮的環境下栽培成為醫師。以他一生分享台灣人早期的勤儉,自然環境的潔淨;如今環境被破壞,造成人的身心健康受傷害。
當國際賑災的時候,看到貧困的地方,就想起小時候的貧困。看到災民被膚慰後展開笑容,還有多年後後續的本土菩薩湧出,感到非常欣慰。除了感動之外,每次義診之後,是不是可以留下什麼東西?一定要跟當地的醫院院長見三次面,第一次一定要把上人的理念告訴他們,第二次邀約醫生,第三次成立人醫會,進而邀約當地的醫生來台灣參加人醫會的年會;這是連結上人的理念「教富濟貧」。
靜思語:「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徐副院長最後勉勵大家,如果你想快樂:一小時,就去睡午覺;一天,就去郊遊;一個月,就去結婚;一年,就繼承一大筆遺產;一輩子,就去幫助別人。
◎人間菩薩行和護法金剛
廖純瑩(慈璟)師姊分享「人間菩薩行」,王崇安(誠嶢)師兄分享「慈誠隊歌」的手語,期望未來的委員慈誠都能夠知道委員之歌和慈誠之歌。廖師姊最後分享,手語的目的不只是要把手語學起來,更重要的是要將這首歌內容背起來,在行菩薩道用慈濟歌來滋潤我們的心靈。
慈誠師兄人數雖不多,在30分鐘的時間將慈誠隊歌手語學起來,並在這堂課的最後上台,在崇安師兄的帶領下,及時演繹慈誠隊歌手語,整齊有序實在是難得一見的畫面。
◎我是這樣做慈濟
慈濟有一個特色就是跟大家分享做慈濟的心得,尤其是資深委員的心路歷程,藉著見習培訓圓緣的機會,大愛劇場「歡喜做頭家」的本尊蔡蕙妃(慈瑔)師姊,是多倫多互愛現任負責人。蔡師姊用大愛劇場的片段分享她這一生,從一個城市長大的女孩,嫁到鄉下面對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心境很難轉變,快得到憂鬱症。為了小孩的健康和教育,移民加拿大,但是語言不通,辛苦的適應國外的生活,1993年7月張朝銘師兄辦茶會,加入慈濟,得到師兄師姊的幫助。
三個小孩的老二是最有問題的孩子,雖然是一個叛逆的孩子,但是經由慈濟活動的因緣,讓孩子警惕到自己要修正自己,現在終於成為一個很好的孩子;師姊也覺得慶幸,她的孩子得到佛菩薩的眷戀,讓她重新得到一個孩子,現在全家人也都是慈濟委員和慈誠了。蕙妃師姊感恩慈濟的師兄師姊的護持,讓她的家庭美滿幸福。
◎加拿大會務展望
慈濟的志業腳步很快,在加拿大的慈濟人,需要了解會務的進展,莊師兄分享未來加拿大的展望。莊師兄認為會務展應該由執行長來分享,所以借用何國慶(濟亨)師兄的講話做藍本來分享。
上人給何師兄的開示:「頭頂別人的天,腳踩別人的地,要回饋當地」。
當地慈善機構很多,如何展現特色?就是慈濟人文:感恩、尊重、愛。
如何展開慈濟志業?上人開示:「多用心,慈悲要有智慧。」何師兄就想出:「找出社會的需求,建立夥伴關係。」經過「用心、創意」,被照顧的人得到了「改變」。
多倫多漢博學院成立中醫學系,並與慈濟合作構建中醫門診中心,這是加東慈濟的福報,得到加拿大主流社會的肯定,這個部分將會是未來加東慈濟人的重點工作。溫哥華在中醫義診上已經很有成效,2015年本拿比被原住民邀請駐診。
◎八國志工馳援厄瓜多
黃淑芳(慮覺)師姊分享2017年4月,8國慈濟志工到厄瓜多震災的心得。師姊分享在現場時時都有變化球的發生。培訓志工肖南師姊也參與賑災,剪接了一段賑災的影片,不僅說明的災情的慘重,街道土石流的泥土的厚度盈尺,更說明了慈濟人如何幫助災民清除淤泥,現場的帶動膚慰災民心懷,除了以工代賑恢復了他們的生活環境,更帶動了當地的志工一起付出。
原本的鄭楊河(濟寯)師兄也要分享,後來覺得還是給黃師姊全程分享。黃師姊就將鄭師兄的分享內容一起跟大家分享。
鄭楊河(濟寯)師兄分享法華經安樂行品:
十方大菩薩 愍眾故行道 應生恭敬心 是則我大師
於諸佛世尊 生無上父想 破於憍慢心 說法無障礙
鄭師兄寫下感言:「漫漫菩薩路難行,時時變化球不斷,深深真誠愛湧現,粒粒種子慶堅實。」慮覺師姊說,這就是到厄瓜多賑災的寫照和心得。
一路夜機到厄瓜多,等到其他國家的團隊到了,已經是早上了,馬上前往以工代賑的現場,分秒不空過。每天一到現場,災民英雄式的歡迎式對慈濟的信任。就算是賑災,竹筒歲月的人文不能少,這就是「教富濟貧、濟貧教富」,而災民每天都會一些零錢投竹筒。慈濟人讓他們提起了慈悲心。當地的官員參與發放,他們受到慈濟人影響,90度鞠躬,充分表現出慈濟人的「感恩、尊重、愛」。
賑災時,由於慈濟志工不多,每個人都要配合所有的活動,人人都是手語組、生總組、情境布置組,大家合和互協,充分表現團隊的精神,真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日在當地做慈濟,就是要用在非常的時期。
慮覺師姊最後分享:「賑災後走過都留下足跡,這些足跡都刻在自己的心裡。」
◎讀書心得分享
慈濟是一個修行的團體,所以法非常的重要,見習培訓的師兄師姊需要寫讀書心得報告。
多倫多陳斌師姊分享「孝的真諦」,孝是最基本的,就是要在最有限的生命中盡孝。孝的最基本的是「敬」,可是我們都會利用最親近的人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傷害最親近的人。而當孩子沒有尊敬你的時候,就是自己沒有做好對母親的敬,自己是孩子的「模」。現在她改變自己,孩子也跟著改變。
北多倫多閔心蕾師姊分享靜思語,讀靜思語的因緣是慈濟人用靜思語結緣。有一次出差坐飛機,通常上飛機就睡覺,但是那一次看靜思語,越看越歡喜。有一句:「貪念,不但會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有一次寺院提供素食,因為是吃到飽,結果拿了太多,又沒有地方可以丟棄,最後吃到撐得很痛苦,也改變了自己的貪吃習慣。
◎虔誠禮拜法華經序
6月11日早上7點鐘開始第二天課程,目的是讓學員們體驗台灣營隊「晨鐘起、薰法香」。和氣精進幹事李淑(慈清)師姊為大家複習問訊和禮佛三拜的動作,並講解繞佛繞法儀軌及動線。7點30分禮拜法華經序開始,接著以「立體琉璃同心圓」進行繞佛繞法。8點30分與台灣連線聆聽上人講解《法華經》的「安樂行品」,讓平時沒有辦法薰法香的志工們,可以聽到上人的開示。由於現場有很多廣東話和中國大陸的志工,視聽組很貼心地將字幕打在螢幕上,和上人的開示同步。
◎靜思道糧長養慧命
王耀明(惟耀)師兄曾在2015年和2016年回精舍當志工,兩次的志工服務,對精舍的整個運作和精神有很深刻的感觸。
王師兄以無量義經做開場白:人人都是一部經,入人群如何對治,遇到不同的人,就是「無量法門、悉現在前」。眾生煩惱無量,因為著相。慈濟各地沒有師父駐地,心靈有問題,怎麼辦? 上人每天都在網上,在電視,在月刊及著作中說法,大家不要著相。
靜思精舍:心靈的故鄉。慈濟功德會的發祥地,慈濟世界的源頭,全球慈濟人心靈的家,慈濟的後盾。靜思家風:克勤克儉、克己克難;自力更生,惜物惜福;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靜思」道糧滋養慧命,「淨斯」資糧滋養生命。
授證前的心境:「今生得聞無量義,稽首頂禮誓願行」。授證後的心境:「今生受持無量義,生生世世行六度」。
2015年工作被解雇後,心情反而輕鬆,心動化為行動,回精舍當志工。被黑金剛咬了,仍然繼續做,就像菩薩不動地一樣。最後,王師兄以「上人心目中的人才」與大家共勉。
◎一念心
每年圓緣到尾聲,培育組都會安排學員準備手語演繹,大多倫多地區見習培訓的志工們,一齊演繹「一念心」。由10位見習培訓的師姊,在短短的一個星期內,分區練習,圓緣當天彩排和合隊形,雖然練習時間很短,但是三區師姊們很有默契地完成了手語演繹,更曾恆持一念初發新的願力。
◎人群合眾 合心協力
廖純瑩師姊參與了2017年4月的多國會務報告,希望分享給大家,反觀加拿大是否可以效法的。由於太多國家,尤其美國太大了,改天再分享,今天只選了幾個國家分享。
新加坡幼兒園孩子到市場宣導環保,訓練孩子的勇氣;大愛人文館的設立,讓外人也願意進去看,無聲的說法。南非7個國家,最遠的兩千多公里,三天二夜的路程。本土阿嬤拓荒二十年,一批本土慈青開始傳承。馬來西亞的志工和會員倍數成長,主要是大家合和互協,無所畏懼,敲門募款。
看了這些國家的會務,加拿大這個天堂國度,是不是很幸福?是不是可以做些什麼?最後廖師姊用在精舍聽到黃思賢師兄的分享最結語:
「二十字箴言:付出無所求,感恩、尊重、愛,心寬念純,不比較、不計較。」
何謂慈悲等觀:理相平等,事相有別。齊腳式的平等:我們都是上人的弟子;事相有別:每個人的責任不同,承擔不同,腳色不同,能力不同。
要知道的方向與目標:學的是佛陀,跟的是上人,修的是自己,得的是果報,看的是經書,聽的是晨語,行的是入群,得的是法喜。
◎發心立願
今年有五位培訓師姊,將會授證成為委員,在圓緣進入尾聲的時刻上台「發心立願」。
李慧芳師姊:「希望勇氣充足,勇於承擔,悲智雙運作慈濟」。
肖南師姊:「上人扛著我們在走,上人太辛苦了。我要下來,跟著上人,牽著上人的衣襟,要好好地修行。兩次的賑災,看到六十幾歲的老菩薩,早起晚睡,自己這麼年輕,更應該要傳承;授證是自己的責任」。
謝慧燕師姊:「我在主流機構工作,亦與社區有密切的聯係。我立願將慈濟推廣到加拿大主流社會,找出人脈、人才及錢財,達到募心募款的目的。上人説加拿大量不夠;密西沙加有七十多萬人口,如果我們能募到他們的心,每人捐出一元,便可籌得七十萬元。我錯過太多,要做的現在才開始」。
甄月群師姊:「二十歲就皈依佛教。四十歲以前,十五年每天為了生活而工作。看了上人的談古說今,希望四十歲以後能做利益眾生的事。2005年移民加拿大,移民之後就開始找慈濟。利他是最有意義的修行。因為在貧窮的國家太久,落後太多,希望可以學更多」。
曾秋鈴師姊:「在當人文學校愛心媽媽之前,對小孩的耐心是「零」。但是慢慢地接觸學校的孩子後,愛心媽媽的訓練之後,了解如何對待小孩,知道怎麼帶自己的小孩。幾年後,學校的學生來抱我,說喜歡我。法入心、法入行;發願容易,恆心難,但是難行能行」。
◎圓緣
2016-2017年度,加拿大和氣二見習培訓的慈誠和委員共有24位,三個互愛區的工作人員(含隊輔)共有40位,大家發揮了合和互協的精神,圓滿完成了這一年的見習培育課程。期望今年五位培訓委員順利授證,明年度能夠有更多的新發意菩薩,為加拿大東岸增添生力軍,也希望看到本地的志工的加入授證行列。
遠從蒙特婁來參加圓緣的林美梨師姊。攝影者:梁延康
從台北慈院來的徐榮源副院長和同修姜淑媛師姊。攝影者:鄭維元
大眾禮拜法華經序。攝影者:朱家漢
平時沒有辦法薰法香的志工們,可以聽到上人的開示。攝影者:賀奇勳
慈誠師兄手語演繹「慈誠隊歌」。攝影者:洪友仁
見習培訓的師姊們手語演繹「一念心」。攝影者:梁延康
教育愛延續 勤耕菩提林
加東教育人文營於復活節長周末舉行一日精進課程。攝影者:王耀明一年一度的加東教育人文營,於2017年4月14日在西多倫多聯絡處正式展開一日精進課程,共有來自多倫多、北多倫多、西多倫多三區人文學校及外校觀摩的老師,更有5位師兄姊驅車6小時,從485公里之外的渥太華趕來參與,現場共有近50位老師及30位師兄師姊們共聚進修。而遠在500多公里外的蒙特婁聯絡處亦有16位老師及師兄師姊們以直播連線方式與大家一起上課。當天雖然是復活節長周末的第一天,但大家精進學習的精神卻是一致的,報到時每位老師的臉上充滿著歡喜及期待;歡喜可以參與精進共修,期待可以互相觀摩學習、分享彼此的教學經驗。
◎加拿大東岸靜思語教學種子開枝散葉
1997年慈濟多倫多人文學校草創,老師們對靜思語教學大多自行摸索。2001年8月加東教師首次靜思語營隊,由吳秀英老師帶領台灣講師團,為靜思語教學首次在加拿大東岸播下希望的種子。
2004年密西沙加人文學校成立,2006年7月8日加西教育菁英團隊(梁玉燕老師、管惠美老師、林珍妃老師、陳佳穗老師及陳玉婉老師等)組隊蒞臨西多倫多聯絡處助緣開課,老師們受惠良多。二年之後,加東教育團隊日趨成熟穩定。
2008年3月21日(復活節假期)加東兩校首次合辦加東教師精進研習課程,自此以後約定每年的復活節為兩校教師精進日。2011年加西教育團隊再度東來,兩岸的教育團隊一起合辦,由當年兩校精進課擴大為加東教育人文營;邀請加東地區(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婁)所有華文教師參加,自此之後,精進課正式改名為教育人文營。
2013年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成立,加東教育人文營由三校輪流籌畫承擔。2016年加西教育團隊在管惠美老師的帶領下,再度蒞臨東岸,為加東三校靜思語及人文課程注入新的思維及教案;醞釀了今日加東教育人文營豐富及活潑的課程內涵。
◎經驗傳承啟大愛 活動過程體靜思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張素雯(慮緻)校長在「志為人師啟慧命」的課程中,自述個人19年的經驗分享,從愛心媽媽做起,最後把慈濟當成志業的心路歷程,更強調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之道;俗語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強調老師對學生及社會未來的影響力。“慈悲喜捨”需要傳承,但這傳承的推力來自教育,而教育需要老師來傳道、授業、解惑。
嬌小的素雯校長,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讓她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分享時以打竹板的方式簡潔地將上人對人文學校老師們的期許娓娓道出,令人耳目一新。
在班級經營實務與管理課程,黃麗華老師強調課室規則訂定的重要性、獎多於懲的原則,張慈容老師把高年級的班級經營,定義為「學問與藝術」,並以一路走來的淚水與笑容,建議老師們要經營出有自己特色的班級。讓第一年任教的廖乃瑤老師大嘆「班級經營實務分享」正是當前所需;有了可以參考的資料及諮詢的管道。這堂課不但讓已有經驗的老師可以有機會觀摩其他老師所面臨的挑戰、解決方式及建議;更讓新加入的老師有放下心中一顆大石頭的解惑感。
福慧午齋前透過邵美珍(慈杰)師姊的「禮儀之美」介紹,讓學員們了解食不再只是吃飽而已,因為加入了禮儀與感恩的內涵;品嘗美味素食的當下令人齒頰留香,同時心中也洋溢了滿滿的感恩、尊重、愛。
午齋後的人文團康,由吳曉平(慮曉)師姊帶動大家一起學“許一個希望的未來"手語歌。曉平師姊介紹這首歌曲於1999年臺灣九二一地震後所創作,為慈濟認養災區五十所希望工程學校時,鼓勵受災學校的師生們所寫的歌。透過手語歌演繹的意境,讓學員們深深體會到「讓無私付出成大愛」的偉大胸襟。
李慧芳老師藉由角色互換方式,分享“靜思語融入語文”課程。攝影者:王耀明
人文團康學員們認真學手語。攝影者:朱家漢
◎靜思融入學子心 改善家庭與生活
下午是李慧芳老師分享“靜思語融入語文” 的課程,藉由角色互換設計,提供老師們許多可在課堂上運用的靜思語教學的方法。不同年級使用不同的方式去帶領,讓老師們也能從學生角度去重新思考。陳玉燕老師感慨的說:「靜思語融入語文設計是非常有創意的活動,讓枯燥的課程變得生動有趣,並且引導孩子們參與和思考的能力,也把品德教育融入孩子們的人格中;改善了家庭氣氛,父母也受到薰陶,而更注重自身的生活準則。」
林姵君(慮昱)校長分享了靜思語分站活動設計的重點,並以三個教案實例,實際讓老師們親身體驗從遊戲互動中瞭解靜思語的精髓。分站活動的主題是<堅定心>,一共分為「信心之行」、「小鳥救火護大地」、和「蒙眼三角」三站。由三校教師分別承擔站主。丁甄老師說:「信心之行透過拼出指定的靜思語牆,從過程中體會到“克服困難"的重要性,若能堅定信心、並克服困難,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發現其實人有無限的可能!」
吳麗珠老師分享:「感恩各校老師們無私的分享教學經驗及資源,讓新手老師受益良多;感恩人文學校,讓莘莘學子們在學習中文的道路上既豐富又多彩多姿」。
轉眼一天即將接近尾聲,大家都充滿了感恩與期待,感恩參與此次人文教育營活動幕後付出的每一位志工,也期待回去後能將今日所學應用在自己未來的教學中。好事要大家一起做,才有互相感動的力量。藉此教育人文營的機會分享靜思語教學經驗,達到彼此交流的目的;同時也藉此營隊傳達慈濟最新的脈動,拉近老師們的心,接引更多熱愛教育的人士投入慈濟教育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