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 深入社區灑播愛的種子
志工以靜思語卡跟市民結善緣,佈善種子。(攝影者:余偉平)@夏日炎炎推廣人文教育好修行
由於全球暖化,多倫多的夏日也日漸炎熱。2016年7月12日,在炎炎夏日中,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師兄姊頂著驕陽,卻抱著雀躍無比的心參與列治文山市Richmond Green Park 公園愛灑活動。希望透過這次活動,接觸社區民眾,廣招人間菩薩。
活動在五點鐘開始,而慈濟志工們早在三點半就已經到達公園開始搭帳篷,擺設海報,佈置攤位,將慈濟人文呈現出來。這是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第二次參與由列治文山市議員廖立暉(Castro Liu)舉辦一年一度的與民有約公園BBQ活動,估計約有3千市民湧入公園。
夏日傍晚時分,正是全家扶老攜幼出遊的好時刻,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張素雯校長也動員師生們一起參與活動。展開人文學習大招生。人文學校畢業學長丘凌與在校學妹們林妤、林緹和林彤配合師姑們的指示,引導民眾參與轉盤遊戲,藉著介紹慈濟與人文,也享受人人有獎的樂趣。
遇有學齡的小朋友與家長,就引薦給在旁的張校長、黃惠英教務主任與彭老師 (共有三位老師前來助緣)。在約克郡,不乏中文學校,但「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慈濟人文學校,卻是獨具一格。利用短短幾分鐘,簡介慈濟學校的人文教育理念,並致贈靜思語小卡與大小朋友結緣。許多家長聽到「品格教育」,眼睛一亮,紛紛索取報名表。當天參與活動的民眾,華人佔相當大的比例。因此,人文學校簡介很快發完,也有來自台灣的民眾,很高興得知慈濟在北多倫多設點,覺得分外親切。
張素雯校長向家長介紹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攝影者:梁延康)
北多倫多聯絡點互愛長朱少玲(慮寧)師姊向民眾介紹慈濟竹筒歲月。(攝影者:梁延康)
@愛灑社區 傳揚愛與關懷
除了人文學校外,志工也把握好因緣不停向身邊民眾介紹慈濟加拿大各個志工站,如家暴中心發放,清潔公園,關懷老人公寓長者,遊民中心熱食發放。同時也包括最近志工們為加拿大亞伯達省林火受災民眾在超市內募心募款,與全球醫援會(Global Medic)合作打包物資,加西及加東慈濟志工一同去到愛明頓的收容中心,向災民進行發放超過五千五百條環保毛毯及其他物質,讓愛與善傳揚出去。現場更有人受感動,立刻報名成為發心成為志工。
國會議員馬萬里(Majid Jowhari)剛參與慈濟於7月1日舉辦的公民宣誓及今年1月的歲末祝福,對慈濟人文之美印象深刻,在公園裡再次看到慈濟志工身影,很感恩志工們熱情投入社區活動。約克區公校教育局教育委員 陳煥玲(Carol Chan) 曾經被邀請參加過慈濟人文學校的活動,非常欣賞人文學校培育新一代,特別在品德修養方面做得非常之好,慈濟人文學校用不同的活動,譬如有兒歌朗誦、又有故事、又有新年的多元化活動慶祝,令到小朋友在很開心很生活化的環境裡面學習,希望藉著慈濟人文學校做一個主導將這一個這麼好的傳統文化傳揚出去。烈治文山市議員陳志輝(Godwin Chan)也來到慈濟攤位與大家問好,很高興有機會讓很多民眾認識到慈濟的大愛和所做的許多好事。市議員廖立暉更頒發感謝狀予慈濟志工,感謝慈濟志工為加拿大社區締造愛與善的循環,及所作出的許多貢獻。
將靜思語種子遍灑在社區是北多倫多慈濟人的使命。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有上人的法做後盾,我們隨時隨地都能與人結好緣!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夏日公園愛灑在歡笑聲中圓滿完成 !邱玉亭(慮昕)師姊與小朋友正在玩靜思輪盤遊戲,人人都有機會中獎,皆大歡喜。(攝影者:梁延康)
黃淑珍(慮讓)師姊向兩位民眾介紹慈濟,9月人文學校開學來當志工。(攝影者:梁延康)
(慮覺)師姊帶小朋友領取獎品。(攝影者:梁延康)
國會議員馬萬里在慈濟於7月1日舉辦的公民宣誓及今年1月的歲末祝福都受邀蒞臨參與,對慈濟人文之美印象深刻。(攝影者:余偉平)
活動主辦人列治文山市議員廖立暉頒發感謝狀予慈濟志工,感謝慈濟志工為加拿大社區締造愛與善的循環,及所作出的許多貢獻。(攝影者:余偉平)
愛灑公園活動當天陽光普照,很多市民在慈濟攤位前排隊。(攝影者:梁延康)
2017/09/07 素食色香味美 長者吃得歡喜健康
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兩年多來固定關懷「金星老人公寓」的長者,結下許多善緣,尤其,每次來都會準備素食晚餐,讓長者們感受素食的好處。因此最近一次慈濟志工邀請大家連署「111世界蔬醒日」的時候,反應很熱烈。
抽一張靜思語,向來是慈濟志工給長者的第一份禮物。連署響應世界蔬醒日,則是鼓勵長者給自己一份健康的禮物。慈濟志工這次準備了湯品、咖哩飯,一樣是素得好。
長者 埃爾維拉.吉多:「我想感謝慈濟基金會,為我們提供素食晚餐 真是美妙。」
兩年多來,「金星老人公寓」是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工作站之一,增添了許多歡樂。本身是中醫師的「安娜」覺得慈濟人好美。
長者 安娜.卡林:「我喜歡拿著這個麥克風,因為我知道這是大愛,我一直觀察大家的笑容與服務,你們為世界做了偉大的榜樣 。」
每個月的互動,讓長者們瞭解到,慈濟的愛與關懷,不分宗教種族,因此也常常珍惜因緣,在宇宙大覺者前,為世界祝福祈禱。
梁延康 甄月群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7.09.20)
2017/09/09 打包淨水器.生活包 馳援三國災區
艾瑪颶風的強大威力,在加勒比海的幾個國家,都造成不小的災情。加拿大非政府組織「全球醫援會」,收到災區的求援,預計提供生活急救包,送往災區。為了打包這些物資,多倫多各區慈濟志工,也緊急動員,協助打包1500份生活包及500組淨水器,將送往三個國家發放。
艾瑪颶風來勢洶洶,同為北美州的一分子,加拿大慈濟志工也想出一分力。
慈濟志工 莊立仁:「我們現在做的事情,等一下會分到三個國家去,我們盡我們的心力,那上人講我們要戒慎虔誠,我們今天做的都是幫助當地的人。」
收到全球醫援會的緊急通知,多倫多各區志工立即動員,來到密西沙加市靠近機場的倉庫,協助救援物資的打包。
慈濟志工 莊立仁:「哈維颶風剛重創德州,接下來,艾瑪颶風也即將登陸美國,所以多倫多的慈濟人,也用自己的心力 我們來到這裡,都能夠把它(物資)打包完成,來對這些災民有一些貢獻。」
每一份生活包中,有牙刷、牙膏、香皂及飲用水淨水片,屆時將可幫助三個國家的五千多位受災民眾。
全球醫援會工作人員 辛:「這些物資將會被送往,安地卡及巴布達 聖馬丁,還有多明尼加,原本以為(臨時通知)不會有人來,但有30幾位志工來幫忙,幫我分擔了一半的工作量,讓我們效率提高一倍 非常感謝。」
多倫多安地卡及巴布達協會主席 亨利:「我們在這裡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們,比如經濟上援助 還有生活必需品,就像今天我們在這裡做的,物資打包 希望我們,能給予災區一點點的幫助。」
除了協助打包,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的吉祥月祈福會,眾人也虔誠為這些國家的民眾祈禱,希望災害能降到最小。
黃淑芳 肖南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7.09.11)
2017/08/08 加拿大人來台 學中文做環保志工
加拿大籍的大衛(David Kehler),今年63歲了,對學中文有興趣的他,在加拿大時就上過慈濟密西加沙人文學校的中文課;退休後來到花蓮,繼續在慈濟大學上中文課。星期天的時候,還會跟著慈濟志工去收環保,把退休生活過得很精彩。
在加拿大就參與過慈濟活動的大衛(David Kehler),因為認同慈濟環保的理念,退休後來到花蓮短暫居留時,星期天的早上會跟著慈濟志工,到花蓮的鄉間,參與環保運送的工作,也將做環保當成一種運動。
志工 大衛凱勒:「我很喜歡跟這些人,志工 他們很歡迎我,他們讓我很感動,也鼓勵我,和他們在一起很快樂。」
對中文有興趣的大衛,在慈濟大學的暑期課程中學中文,他在課堂上是最年長的,同時也勇於表達。
志工 大衛凱勒:「老師很好,我想我會說一點,越多的中文,還有另一個我想來這裡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佛教的大學,而且我對慈濟基金會有興趣,想多學習關於它的事。」
退休後,大衛讓自己認識到新的語言和文化,也將對地球環境的關心,化做實際行動去付出,讓退休生活過的精彩又有意義。
黃蘭屏 張揚川 花蓮報導
2017/07/22 救救血液疾患 加華人募捐幹細胞
加拿大血庫發起「救救侯欣欣,募捐幹細胞運動」,華人社區多個組織聯手協助,要幫助當地八百多位血液疾病患者獲得重生機會。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已經多次受邀協助民眾登記、採集口腔壁組織。
再度邀請「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參與幹細胞募集運動,發起人之一,陳嘉年先生分享注意事項。
慈濟志工 邱玉亭:「我們要跟(民眾)講說,如果真的配對成功的時候,你有意願捐嗎? (對。) 一定要講清楚,如果沒有意願捐。(還是不需要。) 我覺得這很重要。」
加拿大血庫(Canadian Blood Services)鼓勵17歲至35歲民眾參加登記,以棉籤採集口腔壁細胞,就有機會挽救當地八百多位血液疾病患者。列治文山市的嘉年華活動,往來民眾多,就能提升救命機會。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加拿大報導
2017/07/16 加拿大150歲 慈濟活動展人文
今年是加拿大建國150周年,各城市的慶祝活動接連舉辦。一位國會議員第二年在列治文山市舉辦戶外活動,邀請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也前往參與。慈濟志工藉著活潑具有人文地帶動,吸引許多民眾來了解慈濟,也樂意參與志工活動。
2017年是加拿大建國150周年,自七月一日國慶之後,全國活動一場接一場。代表約克郡的伊朗裔國會議員馬萬里(MP Majid Jowhari)特地在列治文山市一處公園(Mill Pond Park)舉辦活動,廣邀市民參與。
由於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一向與社區互動良好,因此主辦單位盛情邀約慈濟人參與盛會。
現場節目多元化,包含多國多族裔,在在展現加拿大的友善。慈濟志工也在帶動唱引起共鳴後,吸引許多人到攤位了解慈濟、填寫志工報名表。愛灑社區、廣結善緣,這樣祥和的社會,確實是人人所願望。
張素雯 梁延康 黃淑珍 甄月群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2017.07.30)
畢業結業成果豐碩 多元慈濟不變人文
6月4日一大早,伴著綿綿細雨,超過400人次的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和志工們一起迎來了這個學年的畢結業典禮。攝影者:余偉平春雨連綿,2017年的春天是多雨的一季。6月4日一大早,伴著綿綿細雨,超過400人次的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和志工們一起迎來了這個學年的畢結業典禮。體育館裡少了往年的炎熱的天氣,陰涼的天氣讓今天整場典禮的氣氛溫馨又感人,連平常坐不住的小小班孩子們,今天的秩序都特別乖喔!
當司儀洪桂英師姊介紹今年7位畢業生和家長進場時,由進修三同學負責排列的幸福門花圈,象徵著傳承與祝福,期盼學長學姊們畢業後能夠鵬程萬里,幸福滿滿。
典禮一開始由張素雯校長感恩在場所有的親、師、生,少了任何一方,學校都無法延續。當然,更要感恩週週無私奉獻,風雪無阻的志工們,沒有他們,學校不會經營得如此順利。張校長也祝福所有畢業生,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期盼未來人生道路上,在慈濟所學的人文能夠對他們有所幫助。
萬錦市議員何胡景先生期盼所有的孩子能夠在中文學習之路上持之以恆,何市議員以自己學中文已有6年之久,現在還是努力學習中,勉勵同學們認真學習中文。
列治文山市議員廖立暉先生代表市政府向所有的家長與學生恭喜中文學習之路更進一步。而約克郡教育委員陳煥玲女士則是代表教育局獻上祝福。陳女士深受「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傳之以道、導之以正。」的靜思語所感動,還特別請在場所有人一起大聲朗誦一次。
每年都會有重頭戲是一學年點點滴滴的回顧。這是由人文真善美志工團隊每周不辭辛勞的留下全校師生的身影,剪輯出來的。短短10分鐘的影片,卻是過去29週來學校發生的大小活動的縮影。從開學日、靜思語演講比賽、緊急疏散練習、靜思語作文比賽、新春活動、各項人文課程、懇親會、到心素食儀等,一幕幕的勾起師生們的回憶,當中有歡笑的學習,有學中文的痛苦,更有志工們無私付出的身影。
一班接一班上台頒獎的過程雖然有點長,但是對認真學習中文的孩子來說,上台領獎的那短短兩分鐘是對過去一學年努力付出學習中文的最佳肯定。7位畢業生和家長進場時,由進修三同學負責排列的幸福門花圈,象徵著傳承與祝福,期盼學長學姊們畢業後能夠鵬程萬里,幸福滿滿。攝影者:余偉平
典禮一開始由張素雯校長感恩在場所有的親、師、生、志工及祝福所有畢業生。攝影者:梁延康
萬錦市議員何胡景先生期盼所有的孩子能夠在中文學習之路上持之以恆。攝影者:莊承志
列治文山市議員廖立暉先生代表市政府向所有的家長與學生恭喜中文學習之路更進一步。攝影者:梁延康
約克郡教育委員陳煥玲女士則是代表教育局獻上祝福。陳女士深受「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傳之以道、導之以正。」的靜思語所感動。攝影者:莊承志
一班接一班上台頒獎。攝影者:莊承志
今年典禮的表演活動很別,都是孩子們平常在班上學習的呈現。其中進修三全班15位同學帶來的「快板下的靜思」,一邊打竹板一邊說出靜思語,還準備的中英文雙聲帶,男生讀英文靜思語,女生唸中文靜思語,搭配得天衣無縫,讓現場中文不夠好的來賓也可以體會靜思語的好。
而一年誠班呂秀圓老師和班上孩子表演的「孝順不能等」手語,也讓在場的家長們看得頻頻點頭,整齊的動作,搭上熟練的歌詞,相信孝順的種子已經在孩子們腦海裡紮根。
另外,進修三的劉義添同學特別分享了自己在校外參加華語文歌唱競賽的歌曲「母親您真偉大」,渾厚獨特的嗓音,一出口就讓全場立刻鴉雀無聲,全神貫注地聆聽,唱到,「母親啊!我愛您,您真偉大!」時,許多家長都不禁紅了眼眶。
由張欣萍老師帶領的幼大班學生表演的「珍愛大自然」,輕快的旋律配上孩子們努力跟上節拍的動作,可愛指數直逼破錶。進修三全班15位同學帶來的「快板下的靜思」,一邊打竹板一邊說出靜思語。攝影者:梁延康
一年誠班呂秀圓老師和班上孩子表演的「孝順不能等」手語。攝影者:梁延康
進修三的劉義添同學特別分享了自己在校外參加華語文歌唱競賽的歌曲「母親您真偉大」。攝影者:李孟澤
張欣萍老師帶領的幼大班學生表演的「珍愛大自然」。攝影者:梁延康
當然,撥穗、奉茶、畢業感言、與手語呈現是每一屆畢業班的孩子都要經歷的過程。駐多倫多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中心主任李叔玲百忙中抽空來為畢業生撥穗。撥穗的意義,代表稻穗或麥穗成熟,象徵畢業生已學有所成,可以展翅高飛。為父母跪獻三口好茶,感恩父母不辭辛勞的每週接送上下學。由王銘璿同學與梁惠婷同學代表致詞的畢業感言,是由同學們親自撰寫,內容平實無華,用緩慢堅定的語氣道盡說不完的感恩,感動了在場所有的家長與貴賓。4月份才開始練習的手語「路要自己走」,原本讓老師和師姑們好一陣子的擔心。可是,典禮上整齊劃一的手語呈現,證明了慈濟的孩子認真、努力、又有責任心喔!
今年的畢結業典禮就要畫下句點前,再來個驚嘆號!進修三的馬嘉謙同學用數十個成語,搭配嘻哈(HIP-HOP)的方式,動感十足,原來學中文也可以這麼有趣,是〝多元的慈濟,不變的人文〞展現最棒的例子。
典禮的最後是校歌「天地好像大課堂」人文團康的帶動,不分老師、志工、家長和學生,全校一起站起來帶動學習的精神展現,氣氛頓時衝到最高潮,也畫下這學年最圓滿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