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018學年度高年級靜思語看圖作文比賽得獎名單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2017 -2018學年度高年級靜思語看圖作文比賽得獎名單

組別   名次 學生名字 班級
甲組
(進修二三、進修四)
第一名 王晨而  進修三
第二名 黃雯茵 進修四
第三名 林祖兒 進修四
佳作一 林袓希 進修三
       
       
    乙組
(六年級、進修一)
第一名 林祖穎 進修一
第二名 郭维恆 六年級
第三名 蔣慧昀 進修一
佳作一 唐子軒 進修一

2018/01/27 電影院辦感恩會 溫馨畫面躍上大銀幕



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在列治文山的約克電影院(York Cinemas),舉辦歲末祝福感恩會。多年來互動的社區民眾、各界合作單位都受邀出席。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在農曆年歲末、舉辦感恩會。好幾個與慈濟合作、照顧著社區民眾的機構,新的一年依舊延伸愛心,包括「萬錦多福醫院」以及「街友中心」。 

慈善訪視、義診、教育、環保、推廣素食等,逐一湧現的機緣,讓北多倫多慈濟人一步一步留下真善美的足跡。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受訪者: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 莊立仁、萬錦市長 薛家平、街友中心代表 瑪麗

2017年慈濟西多倫多大藏經

2017 慈濟北多倫多大藏經



Youku 連結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0MTcxMzA5Mg==.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2017 慈濟北多倫多大藏經 Tzu Chi North Toronto Year In Review
 
記載著過去一年來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們的愛心與足跡。感恩會員大德與志工們的支持與付出,讓愛傳出去

慈濟加拿大分會國際賑災活動 Tzu Chi Canada's International Relief Missions

2017/12/31 無懼風雪做早課 三地連線悟佛法



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聯絡點,一連三天,和花蓮靜思精舍連線,禮拜《地藏經》。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氣早起,聞法求法的意志堅定。

高年級組作文比賽:中文和人文基礎的呈現

2017/11/26 葛健生/加拿大報導

「寫給家人的一封信」不但文字通暢,更能「文以傳情」。攝影者:丘啟源2017年11月26日在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高年級組舉行靜思語作文比賽中,從六年級到進修四的學生們的作文,有抒情的書信,也有敘事的文章,但不論抒情或敘事,多能呈現出平時所學的中文和人文基礎,讓讀者在閱讀書信時,彷彿感受到作者的溫情、溫馨和溫度;在敘事的文章中,也似乎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場景再現。

本次高年級作文比賽參賽班級包括六年級、進修一、進修二、進修三和進修四等五個班,共分兩組,第一競賽組為六年級和進修一,作文比賽題目為「給家人的一封信」;第二競賽組為進修二、進修三和進修四,作文題目為「考試前後」。在經評定後,高年級兩組分別選出兩組的前三名和佳作,並於十二月十七日,由張素雯(慮緻)校長親自頒獎。

 

◎ 真情流露 展現文字的力量

 

在六年級和進修一「寫給家人的一封信」中,有寫給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弟弟等不同對象的信,其中有多篇信件文字優美而通暢。

然而,還有部分信件不僅文意通暢的敘述與家人的共同回憶,更重要的是,有幾篇信件在敘述和親人的經歷、相處、觀察或共同回憶之後,最終寫信人對收信人產生了想法(reflection)、意見或情感(feeling)的聯結,進而真情流露地表達出來,而由這份真情所產生令人感動的力量,早已超越了文字的表面意義,從字裡行間自然而然的流洩出來。

在作文比賽中,有描述姐妹真情的信件,「感覺姐妹,就是互相可以欺負和愛護,但是欺負又是有很溫馨的感覺。親愛的祖希姐姐,我常常望著蔚藍的天空,把祝福承載在雲頭,當你仰望天空時,每一片雲上都掛滿了我的祝福」。

也有感念母親辛勞的信件,「有時候,我看見妳很累的樣子,我就會忍不住會去抱妳拍妳的背,我常常想念媽媽以前沒有上班的時候,我可以常常和媽媽一起說話,但是我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和姐姐而努力工作,我希望我快點長大,能幫媽媽做更多事」。

「你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弟弟,但是我也不是最完美的姐姐,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姐弟倆」,這是令人莞爾的姐弟情深;當然,還有瞭解到外公外婆身體逐漸大不如前的信件,「經過這次的事,我才感覺到外公外婆年紀已經大了,不能再陪我們到處玩」。

學生作文比賽的書信在文字通暢之餘,更能「文以傳情」,當是這些「寫給家人的一封信」中最難能可貴之處,因為這些「真情和感受」已經超越文字的表面敘述,真摰情感和人性光輝,透過文字流淌,才正是足以喚起收信人感動、落淚,甚至是永生不忘的隻字片語。


「考試前後」的過程、心情、感受、得失心各有不同。攝影者:丘啟源 學生們在作文比賽中,運用所學靜思語、成語和字詞。攝影者:丘啟源
 

◎ 靜思人文 潛移默化於生活中

 

進修二、進修三和進修四的作文比賽題目是「考試前後」。學生們多從自身經驗的角度出發,闡述考試前後的過程、心情、感受,以及得失心,並以自身經歷和親身感受作為文中的故事,同時運用所學的靜思語、成語和字詞,使得這篇描述性的文章,文意通暢、生動活潑,又富有反思反省的想法。

不論在「給家人的一封信」,無形中表達出的是孝順、感恩、仁愛的意義;或是在「考試前後」,背後所隱含的是每位學生的精勤、負責和服務的精神。其實這些,反映出的正是學生們從開學至今所學的靜思語主題,正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效果。

從六年級到進修四的作文比賽,有抒情的書信,也有敘事的文章。攝影者:莊博雄 高年級靜思語作文比賽「進修二~進修四組」第一名王晨而同學與張素雯校長、葛健生老師合照留念。攝影者:丘啟源

高年級靜思語作文比賽「六年級~進修一組」第一名林祖穎同學與張素雯校長、麻生沅老師合照留念。攝影者:丘啟源 高年級靜思語作文比賽得獎學生、校長及老師們合照留念。攝影者:丘啟源

2017-2018學年度靜思語作文比賽得獎名單

進修二~四組 
第一名 : 王晨而  (班級:進修)
第二名 : 黃雯茵  (班級:進修)
第三名 : 祖兒  (班級:進修
佳    作 : 林袓希  (班級:進修三)
 
 
六年級~進修一組
第一名 : 林祖穎  (班級:進修一)
第二名 : 郭维恆  (班級:六年誠)
第三名 : 慧昀  (班級:進修一)
佳    作 : 唐子軒  (班級:進修一)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推廣環保人文 由您我做起

2017/11/19  鄭楊河、張素雯/加拿大報導

環保志工們穿起蔬果裝,跟進門的親師生們打招呼。攝影者:梁延康1990年證嚴上人在臺中新民商工演說時,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環保志業自此啟動。而今環保已經是世界性的議題。身處加拿大福地的我們,如何以實際行動做到人文教育化清流,清淨環保救地球?慈濟加拿大多倫多志工特地於大都會廣場做環保樂活宣傳活動,持續一週以來(2017年11月13-18日),成果豐碩。志工們除了為響應加拿大漢博學院中醫醫學中心裝修款的二手貨義賣募款外,也感恩志工聶三元老師與會眾們結緣,免費為大家足療義診,宣傳健康和養生知識。當然,環保知識和111蔬醒日(蔬食)推廣更是活動最重要的一環。經過一連串的環保活動,志工們都非常幸福!
 
慈濟環保 落實海外人文教育
 
本次的環保人文講座主題是【愛護地球,大家一起來】,由鄭楊河(濟寯)師兄主講。攝影者:丘啟源慈濟人文敬天愛地,環保也是慈濟人文教育的一環,在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人文課程就已規劃有人文環保課程,教育學生如何就地取材,資源再回收,創造第二生命。環保推廣當然要打鐵趁熱,從小扎根!為讓家長與新進志工能更進一步了解我們是如何教育海外的學子成為一個的愛家,愛地球的世界公民,感恩慈濟加東環保組接受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邀約, 2017年11月19日一大早8點40分,頂著風雪,鄭楊河(濟寯)師兄和邵美珍(慈杰)師姊,協同二位環保志工(來自上海夫妻同修的湯齊師兄和崔萍師姊)風塵僕僕來到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環保志工們穿起蔬果裝,跟進門的親師生們打招呼,為了就是希望帶給學生,家長一個新奇,並進而邀約參加9點50分的環保人文推廣講座。

 

愛護地球 您我做起 轉【溫室效應】為【心室效應】

 

本次的環保人文講座主題是【愛護地球,大家一起來】。由於宣傳得力,座無虛席,出席講座的家長志工近30人。首先由邵美珍師姊介紹了環保週的成果和簡單的有獎問答後,由鄭楊河師兄開始介紹當今地球的危機。現場聽眾都很驚訝原來地球告急的最大原因是畜牧業盛行造成地球暖化的最大殺手。全球有10億人處於飢餓,而人類卻耗用三分之一的穀物養牲畜。鄭師兄舉例了一池子浮萍的數學問題。提醒大家雖然加拿大是天堂寶地,但地球只有一個,每個人都不能置外於地球危機。由於工業化和人心的種種貪慾,造成目前的地球處於非常危急的時刻!唯有從人心淨化開始才能減少地球被破壞,讓子孫有乾淨的生存環境。而減緩地球危機最最重要的是從每個人每天的飲食開始。人類蔬食,不但可以減少蓄養牲畜的土地和水污染,更阻止了森林被砍伐。蔬食是有益身心健康更是減少地球惡化的最快方法。

 

講座結束前,鄭楊河師兄與張素雯校長一起鼓勵大家發願簽署世界甦醒日的活動簽名,讓聯署人數到達111萬,力促聯合國制定每年1月11日為世界蔬食日。現場聽眾馬上響應,紛紛填寫響應登記表。推動環保人文由您我做起,期待人人小小的動作中減緩地球破壞,讓下一代有乾淨安全的環境,更期許因蔬食帶來的【心室效應】,匯聚善心,人心淨化以沖淡【溫室效應】

邵美珍(慈杰)師姊與穿起蔬果裝的環保志工跟進門的親師生們打招呼,並進而邀約家長參加9點50分的環保人文推廣講座。攝影者:梁延康 當天近30位家長及志工出席講座。攝影者:梁延康

美珍師姊介紹了環保週的成果。攝影者:丘啟源 慈濟加拿大多倫多志工特地於大都會廣場做環保樂活宣傳活動,持續一週以來(2017年11月13-18日),成果豐碩。攝影者:梁延康

師兄師姊向市民推廣慈濟活動。攝影者:梁延康 兩位可愛的小妹妹一同支持111蔬醒日。攝影者:梁延康

師姊向市民講解環保酵素的製作及使用方法。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聶三元老師(穿紅衣者)與會眾們結緣,免費為大家足療義診,宣傳健康和養生知識。攝影者:梁延康

大都會二手惜福義賣,志工向民眾介紹精美木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志工大合照。攝影者:梁延康

節能減碳環保救地球-創意滿滿的人文環保課

2017/10/29  麻生沅/加拿大報導

林茹菁老師細心為我們準備的材料。攝影者: 梁延康環保一直是慈濟人文學校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愛物惜物,減少浪費,為地球環境保護盡一份個人的心力。

 

環保除了在家裡,也可以在學校實踐。感恩學校特別為六年級及進修一學生安排人文環保課程。在上之前,進修一麻生沅老師利用一堂課的時間,來跟同學們分享環保的意義以及做法。我們都知道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而每天製造出來的垃圾,尤其是塑膠垃圾,卻對環境以及海洋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麻老師藉由短片的播放,就讓同學們看到了漂流在海洋裡的塑膠垃圾,對於生物及景觀所造成的傷害。而更進一步的指出,回歸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每人若是能夠減少製造垃圾,就能為地球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除了垃圾減量之外,另一個做法便是資源回收物品的再利用。我們很高興也很幸運,本次的人文環保課,能夠邀請到老師來指導六年級及進修一的同學,利用回收的玻璃瓶以及不用的白襪子,來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增加趣味!


六年級的同學們為回收瓶加上美麗色彩。攝影者: 梁延康 誰能想得到,回收的玻璃瓶也可以變身為美麗的花瓶!攝影者: 梁延康
 

經過林老師妙手的示範,原本毫不起眼的空瓶子以及小白襪馬上變身為美麗的花瓶和可愛的小雪人。 同學們看到了都覺得好神奇,迫不及待地自己動手做做看。看到同學們認真的表情,老師們也都覺得好高興。這跟平常上課時的氣氛完全不同,能夠看到同學們親自動手做,專心又細心的認真神情,真的非常難得。

 

十分感謝如菁老師細心的教導,也驚喜同學們發揮了自己的創意,成品不但有模有樣,更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優秀作品,頗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姿態呢!

 

利用資源回收的材料,經由老師的指導,加入自己的巧思,就能成為裝扮生活的飾品!我們都上了一堂有趣又有意義的人文環保課。

同學們迫不及待的動手做做看。攝影者: 麻生沅 笑容可掬的林茹菁老師。攝影者: 麻生沅

進修一張儀華同學的作品。 攝影者: 麻生沅 進修一彭奕翔及佑育瑋同學的作品。攝影者: 麻生沅

進修一林祖穎同學的作品。攝影者: 麻生沅 誰可以想得到,不用的白襪也可以變成這麼美麗的小雪人!攝影者: 麻生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