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方式


【證嚴上人靜思語: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支票捐款:

支票抬頭請填寫:B.C.R.T.C.F.C.
郵寄至:
Tzu Chi Foundation Canada Eastern Regional Office
171 Delhi Ave. Toronto, Ontario M3H 1A7


志工收款:
請來電 (416)886-8886 或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安排志工親自向您收款

 

將善念升起的剎那,化為永恆的善行!
在最黑暗的地方,點一盞燈;
在最寒冷的角落,生一堆火,
讓我們的愛心,照亮黑暗的地方;
讓我們的愛心,溫暖寒冷的角落。

~ 無限感恩您加入捐款護持慈濟志業的大愛行列 ~

曾經捐善款給慈濟,且留下個人資料建檔者,即為「慈濟會員」,不分長期捐款或是隨喜捐款。

如需開立報稅用捐款收據,需提供正式英文姓名及住址。

捐款項目:
慈濟的基金是專款專用,您要捐款時,敬請選擇捐款項目:

項目 用途
慈善基金  國內慈善志業、醫療志業、人文志業、護持庶務費用等。
建設基金  會所等硬體設備之建設基金。
助學基金  國內清寒弱勢學童之助學計畫。
國際賑災  救援國際大型災難。※此項目僅於大型災難發生時啟用※

歲末祝福雲端見 楓葉國度聚福緣



加拿大去年剛成立 慈濟加東分會,由於當地疫情持續,因此首次舉辦的歲末祝福,只能在線上相會。慈濟家人透過科技,同心演繹手語歌曲,而政界好友也特別錄製影片祝福。

疫情持續,這場歲末祝福,只能在雲端相會。

慈濟加東分會執行長 鄭楊河:「(我們)持續致力於加拿大社區,和全世界苦難眾生,提供良好的支持。」

慈濟在加拿大深耕28年,去年九月在東岸成立新會所,政府單位也送上誠摯祝福。

聯邦國貿部長 伍鳳儀:「謝謝社區和慈濟的志工,許多長者 醫院和家庭,都得到你們的幫助,謝謝你們在這困難的期間,所做出的一切善事。」

多倫多市長 莊德利:「(我相信)如果我們互相合作,遵循防疫規範,我們就能終結這波疫情,我們永遠要記得信仰 愛與希望。」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新的一年,要繼續牽手助人 度難關。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慈濟加東分會五區志工手語演繹---讓愛傳出去

慈濟加東分會歲末祝福邀請卡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球蔓延,這波疫情是大災難,也是對人類的啟發:

我們要時時感恩,知足、造福,同時發心立願付出。迎接新的一年,期待行善之家有餘慶,造福人間致祥和。

 

時間過得真快,農曆年馬上就要來了,
慈濟加東分會擬舉辦線上歲末祝福感恩祈福會
時間:2021年1月30日(星期六)下午1:30-3:00
ZOOM 會議ID:6473288818

誠摯邀請您闔家當天一同上線,祈願世界平安,疫情早日消弭!


慈濟加東分會 敬邀
www.tzuchieast.ca

20210121 送物資到家暴中心 以愛填補缺口



加拿大72萬人確診新冠肺炎、1.8萬人病逝。將近七成的慈善機構,善款和人力都短缺,慈濟志工和慈青,做好自我保護,送50份物資給約克郡的家暴中心,減輕他們的負擔。

疫情下超市外大排長龍,全是等著搶購物資的民眾,志工頂著零下低溫 耐心等待,不為自己,而是為了走不出來的人。

安大略省疫情快速攀升,任何活動都得縮緊人力、嚴守防疫。

沐浴乳、洗髮精和浴巾等,七樣沐浴盥洗用品裝袋,這些要送往約克郡的家暴中心。

年輕人邀請姐妹一起打包物資,還有人是慈青初體驗。

慈青 林祖希:「這是我第一次,正式以慈青身分做志工,今天能與其他年輕志工一起,為家暴中心付出 我覺得很榮幸,希望這波疫情能盡快結束,期待將來能和其他慈青,一起(為社會)付出。」

慈青 林妤:「過去幾周裡 加拿大安大略省,每天都新增2000多例新冠肺炎患者,所以今天能夠和家人,跟志工朋友一起來這裡幫忙,我覺得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在疫情中,還能繼續為別人付出。」

疫情讓慈善機構 人力和善款大減,但收容中心人數 卻比以往多了超過三成,慈濟送來50份生活物資,結合年輕力量,讓愛永續。

黃淑芳 甄月群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防疫2.0超前佈署 及時捐贈關懷醫護

2020/11/21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志工在家將防疫物資打包。攝影者:梁延康2020年7月隨著安省疫情的趨緩,各大超市、藥局都買得到口罩的時候,台灣本會傳來上人的指示,世界各國除了防疫、紓困之外,也要為當時尚未發生的第二波疫情做好準備。啟動所謂的防疫2.0,請加拿大的慈濟志工們預先採購足夠的口罩、防護衣等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看著四周圍都買的到的個人防護物資,有些志工心裏想著「有需要嗎?」這樣的念頭隨著9月底開始的第二波疫情,每隔幾日就又創新高的確診數字,到11月安省的幾個「熱點區域」(確診率高)宣布最高級別的封城政策再次執行。原本緊張的心情,看到靜思堂倉庫中,滿滿的防疫2.0物資,心裡那一份感恩之油然而生。加東分會的所屬的各分支連點,如多倫多、西多倫多、北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婁隨即聯絡長期互動的醫療院所、長期護裡院、養老院、街友中心、家暴中心等機構,啟動第二波的醫療物資捐贈。

 

2020年11月21日早上10點半8位慈濟志工聯繫了列治文山市議員陳志輝先生,前往列治文山市的Mackenzie Health Hospital捐贈了5000個Level one的醫用口罩、300件防護衣與150個防護面罩。接受這一批物資捐贈的是院方代表Vikram Hundal先生,他感謝志工們對社區醫院的幫助,這是對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最大的支持。

 

同日,隨即一行人又驅車前往列治文山市孟嘗長期護理中心,捐贈了5000個Level one的醫用口罩、200個防護面罩與1000隻的醫用手套。前來接受這一批捐贈的是Sherry Li女士,她對於慈濟志工從第一波疫情到第二波疫情期間,從不間斷的關懷與物資捐贈,印象深刻並且深受感動。

 

如此真實的感受到上人的睿智與心胸、關懷天下眾生的悲憫心,加東慈濟志工們更要多加用心,把握當下,多做好事,回饋社區。

2020年11月21日一早,志工準備將防疫物資搬到車上。攝影者:甄月群 慈濟志工向列治文山市的Mackenzie Health Hospital捐贈了5000個Level one的醫用口罩、300件防護衣與150個防護面罩。攝影者:梁延康

院方代表Vikram Hundal先生,他感謝志工們對社區醫院的幫助,這是對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最大的支持。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黃淑珍向院方代表送上來自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的感恩信。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志工與列治文山市議員陳志輝先生及院方代表Vikram Hundal先生合照留念。攝影者:甄月群 同日,隨即一行人又驅車前往列治文山市孟嘗長期護理中心,捐贈了5000個Level one的醫用口罩、200個防護面罩與1000隻的醫用手套。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志工與列治文山市議員陳志輝先生及孟嘗長期護理中心的代表Sherry Li女士合照留念。攝影者:梁延康

一國三地 雲端野餐新嘗試 蔬食護生 無塑推廣本分事

2020/08/15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加拿大渥太華、蒙特婁與北多倫多三個地區的慈濟志工在2020年8月15日共同舉辦「雲端線上蔬食無痕野餐日」。攝影者:梁延康2020年8月15日星期六,當全球大多數國家都還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各項的防疫措施,限制社交距離的政策都還生效的情況之下,加拿大渥太華、蒙特婁與北多倫多三個地區的慈濟志工,雖然彼此距離相隔分別是大約200公里、450公里、600公里,但是善用科技,集思廣益,共同舉辦「雲端線上蔬食無痕野餐日」。志工們線上相約,呼朋引伴, 約130人參與。除了推廣健康蔬食、愛護生命的概念,更要提倡不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的理念,鼓勵人人環境保護從自身做起。

 

免洗餐具、塑膠袋、保鮮膜….等產品,讓塑膠製品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少了一部分。但是人們廣泛的使用,雖然提供了方便性,但是塑膠產品土地無法分解,嚴重污染了地球的環境,長期下來也影響了生物與人類的健康。光是每年數以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我們常見到海龜、海鳥與魚類等生物誤食塑膠垃圾死亡的照片或影片,讓人心生不忍。而造成這些殘忍畫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

 

我們需要從日常生活中逐步減少使用塑膠,每個人都從源頭做起,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減少使用塑膠產品,然後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

 

大人改變生活習氣 環保深耕孩子教育

 

北多倫多的黃淑芳師姊一家人活動十天前就開始「出菜單」,大人小孩總動員,幾乎每一個人都出一道蔬食,從素刈包、滷豆干、巧克力麵包、水果拼盤、蜂蜜蘋果醋等,大家都出一份心力,讓孩子們很有參與感。其中20歲的梁惠婷從今天的野餐日中感覺到要多吃素;而16歲的林緹就說出未來盡量不要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對地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林秀萍師姊邀約女兒一同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她的孫子和孫女一大早就很興奮。對外婆精心準備的馬來西亞風味的素食LAKSA,更是捧場。

 

張素雯師姊邀約了8位朋友到家中後院。一早也是切切洗洗,只希望除了能夠賓主盡歡之外,更是要將蔬食與無痕的概念傳遞到朋友的心裡。

 

蒙特婁的李焯珊師兄和麥寶琴師姊邀約了6個朋友到家裡來,每個人都自己帶了餐具與菜色。其中一個朋友原本自稱是重度的肉食主義者,但是受到慈濟志工的影響,發現吃素的好處,甚至開始鼓勵自己身邊的朋友多吃素。

 

剛搬到蒙特婁的葛彬師兄,7月底剛結束自我居家隔離,就被呂依玲師姊邀請來參加蔬食無痕野餐日,也大展蔬食身手。呂依玲師姊更是一早第一個在群組裡上傳準備素食壽司的影片,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渥太華的黃秀卿師姊一早用山橘粉做的古早味粉稞, 讓群組裡一群志工猛吞口水。除了邀約了同住在渥太華的朋友一起加入這個活動,更無懼三個小時的時差,積極邀約8位在溫哥華的親朋好友一同加入。堪稱是這一次活動的人氣召集王。

黃淑珍、黃淑惠、黃淑芳三姊妹與孩子們一同參與。攝影者:梁延康 20歲的梁惠婷(右)從今天的野餐日中感覺到要多吃素;而16歲的林緹(左)就說出未來盡量不要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對地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攝影者:梁延康

朱少玲師姊與志工及會眾一同參與。 甄玉蓮師姊與家人和朋友們一同參與活動。

林秀萍師姊與女兒和孫子孫女一同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 蒙特婁的李焯珊師兄和麥寶琴師姊邀約了6個朋友。

蒙特婁的葛彬師兄。 蒙特婁的呂依玲師姊與同修及朋友們一同參與蔬食無痕野餐日。

渥太華的黃秀卿師姊邀約了同住在渥太華的朋友一起加入這個活動。

茹素推素 從自家後院開始

2020/08/12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志工黃淑惠師姊陳芳鈴師姊送來的兩磅有機豆子,開始了水耕豆苗的培育。自三月中旬加拿大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一連串的封城、居家限制令,改變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去到哪裡都要戴口罩、排隊的日子,也讓大家從一開始的抗拒、嫌麻煩,到現在好像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2443、2億1千、770億,這三個數字從四月以來除了上人時常提起之外,更在慈濟的各項志工培訓課程中出現。2443代表的是全球1秒有2443隻動物被殺害(不含水中生物)。2億1千說的是1天之中有2億1千多萬生靈被宰。770億則是1年就有770億多的動物送命。

 

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世界,病毒可能是因為人類吃野味,導致病毒從動物身上傳染給人類,慈濟志工秉上人「同心共濟弭災疫」開示,落實推動勸素,所以這幾個數字也深深烙印在慈濟志工的心中。

 

疫情改變生活圈 居家種植樂趣多

 

5月以來,天氣漸暖。居住在多倫多的許多志工也開始了屋內水耕、屋外土種,種植有機蔬果的日子。不只能夠愛護大地,也可以從家庭裡開始推廣茹素護生的概念。

 

日日聽聞上人苦口婆心地叮嚀弟子要茹素護生,慈濟志工黃淑惠除了在屋內培育水耕豆苗,也在後院種植番茄、薄荷、九層塔、空心菜、青蔥等蔬果。一開始有這個念頭,真的是因為疫情期間,孩子們喜歡去餐廳吃的清炒豆苗就吃不到了。剛好,志工陳芳鈴師姊送了兩磅有機的豆子來家中,原本懶散的心念一轉,就開始了水耕豆苗的培育。看著家中的一個角落,一盤一盤生機勃勃的豆苗,就覺得生活充滿了生機。另外,黃淑惠師姊將回收的寶特瓶,瓶蓋上打了幾個洞後,用它來當室內的澆水器,除了巧思之外,更覺得比市面上任何一種澆水器都好用喔!

 

結緣自產蔬果 上門推素有力道

 

以前大家都覺得開口跟別人募款很難,但是,這一段時間以來,志工們線上共修或是平常聯繫情感十,都不約而同的有「開口募款難,但是主動勸素更難!」

 

志工甄月群師姊今年家中後院種植的番茄、青瓜大豐收,隨著疫情趨緩逐漸開放的社交距離,她也開始與親朋好友、募款會員互動。因為志工們正在社區推廣蔬食,廣發「蔬食折扣劵」,這一批豐收的番茄就派上了大用場。自家的出產,雖然看著「禮輕」但是關懷的「情意滿滿」,登門送上,閒聊幾句種植心得後,說說吃素的好處,然後不經意地勸素,最後,送上幾張附近素食餐廳的「蔬食折扣劵」,讓每一次的勸素變成更有力道,成功率也更高。

 

慈濟志工朱少玲與余偉平兩位同修的後院,多年來,每到夏秋兩季,就是收穫季。九層塔、薄荷、番茄、扁豆、青瓜…..種類多不勝數,平時在照顧這些蔬果時,都是用虔誠感恩的心來澆灌。每年的收成也是和師兄姊結好緣的伴手禮。

黃淑惠師姊看著家中的一個角落,一盤一盤生機勃勃的豆苗,就覺得生活充滿了生機。 在屋內培育水耕豆苗,除了環保健康之外,也是生活中的樂趣。

志工甄月群師姊今年家中後院種植的番茄、青瓜大豐收。 慈濟志工朱少玲與余偉平兩位同修的後院,多年來,每到夏秋兩季,就是收穫季。

每年的收成也是和師兄姊結好緣的伴手禮。

疫情禁足政策 家暴案件激增

2020/04/15  黃淑芳 (慮覺)/加拿大報導  

志工黃淑芳在會所內整理捐贈物資。攝影者:甄月群新冠肺炎疫情下,禁足防疫政策是許多家暴受害人的噩夢。法國當局定下暗號「口罩19」(Mask 19),讓受害女性以買口罩為由到藥房求助。3月底一名女性以此暗號令丈夫繩之於法,是法國第一個用暗號求助的家暴受害人。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統計,二○一七年,發生在全加拿大的暴力犯罪案的三分一幾乎都是家暴案,受害者接近九萬六千人,年齡介乎十五歲至八十九歲之間,也就是說,無一年齡階層的人能幸免。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長期和約克郡家暴中心合作,除了每一季捐贈50份生活物資包之外,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二更是風雪無阻的前往家暴中心物資倉庫協助整理愛心市民與公司行號的捐贈物資。

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加拿大政府的居家隔離政策從3月上旬開始實施。全國民眾除外出購買食物和藥物、求診、做運動或溜狗外,都不可離開寓所。3月份與4月份慈濟志工與約克郡家暴中心的合作也因此暫停。

4月初慈濟志工甄娟娟與家暴中心窗口透過電子郵件聯繫時,原本是想告知對方,這一季的捐贈物資,因為疫情影響,應該無法順利進行,沒想到家暴中心負責窗口立即反映,疫情期間家暴案件增多,非常期盼慈濟的捐贈可以持續,因為這幾個月來,不只許多的物資都出現了短缺,連捐贈的金額也變少了,主要原因是很多人都失去了工作與收入來源,勢必會影響到慈善的捐款。對方更提出了急需個人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等,給第一線接觸家暴個案的社工人員。

難行能行  使命必達

收到甄娟娟師姊的回報後,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朱少玲師姊馬上連繫了志工李淑蘭、黃淑芳、甄月群三位師姊,經過一番交互討論後,小組決定難行能行,盡量完成這個例行任務。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加拿大政府不只有居家隔離政策,在民眾儘量減少外出購物時,為了防止民眾沒有理性的屯積物資,各大超市更是祭出所謂的限購令。志工黃淑芳去採買牙膏、洗髮精、潤絲精等民生物資時,每一樣都只能限購4條(瓶)。雖然嘗試著與超市的經理做溝通,這批物資是要做捐贈用,但是,為了怕其他的客戶反彈,志工們只好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日子,排隊等著進入超市,一輪又一輪的儘量把物資給買齊。只是,以往只要花三、四個小時就能完成的採購任務,這一次花了整整十天!

尤其這一次的捐贈物資裡,有一百個口罩與五百個手套的個人防護用品,更是志工們努力東奔西走採購來的。在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搶醫療物資的當下,志工們希望這一批為數不多的個人防護醫療物資,可以稍微緩解家暴中心的燃眉之急。當然,志工們也承諾對方會再進行收集各項物資,預計5月初會捐贈另一批的生活物資與個人防護用品。

志工人少不愁全方位來補位

此次的捐贈方式,也因為疫情的影響,和以往完全不同。避免人群聚集,志工們用了最少的人力,只出動了兩位志工。除了打包、裝箱之外,也要負責搬運。為了要留下足跡,更要承擔人文真善美的工作。考慮到這一波疫情對年長者的衝擊力較大,所以,就讓兩位四十出頭的志工來承擔。

當黃淑芳與甄月群兩位志工到達家暴中心辦公室門口時,按下門鈴,說明來意後,對方只將第一道門打開,讓志工們自行搬運到門口擺放好,透過對講機,對方提醒我們記得填寫一旁的捐贈單。整個的捐贈過程,都沒有見到對方窗口,這也是疫情影響下的另外一個特殊風景吧!


志工甄月群在會所內整理捐贈物資。攝影者:黃淑芳 捐贈物資有牙膏、洗髮精、潤絲精等等。攝影者:甄月群

捐贈物資有牙膏、洗髮精、潤絲精等等。攝影者:甄月群 黃淑芳師姊將慈濟Logo貼到紙箱上。攝影者:甄月群

2位師姊將物資送到家暴中心。攝影者:甄月群



法親視訊共修 廣結善緣傳正念

2020/12/27  李慧芳(明奕)/加拿大報導  

加東分會志工視訊共修,將正信正念的力量傳出去。2020年12月27日聖誕假期間的週日早晨8點,加拿大東岸九十八位志工們齊聚雲端,歡喜參與線上慈委半日精進暨見習培訓課程。由於新冠疫情再起,安大略省宣布12月26日起實施全省封鎖,魁北克省也高度警戒中。慈濟志工們透過視訊共修,法親間互相關懷打氣,發揮正信正念的力量,讓人人有警覺但心情不恐慌。

 

本次課程主題為社區志工、募心募愛及菩薩廣招生。證嚴上人慈示「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慈濟日存竹筒的精神,代表著小螞蟻攀爬須彌山的信念,募心募愛不僅是靜思弟子的責任,也是成就四大八法的基本。

 

◎募心募愛 點滴匯聚

 

北多倫多志工黃淑芳結合慈濟慈善基金會結集中心編纂處主任洪靜原在2019年8月5日和2020年2月17日的「法髓探源」影片中的分享及自身經驗的體悟,分享慈濟宗門要入人群耕福田,自己出錢出力還不夠,還要逢人說慈濟,廣邀親朋好友,即使因緣未具足,也會認同慈濟是個好團體。淑芳進一步分享志工們不捨苦難眾生的悲心,無論是國際賑災或當地社區關懷,即使工作請假也不願錯過付出的機會,令大家深受感動。常說「滴水成河,粒米成籮」,不要輕視點滴,只要人人用心,就能累積大力量。

 

◎我是這樣做慈濟

 

西多倫多志工謝培華分享恆持二十六年的秘訣: 要保持熱忱的心及歡喜心,縮小自己、尊重他人,多參與志工站,才能更好的了解慈濟。做慈濟有溫度,和別人保持良好的互動,自然能開口說慈濟,邀約別人一起做好事。

 

北多倫多志工張素雯分享有願就有力,做得歡喜就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募得一分好因緣。和會員間的互動是拉長情擴大愛,有ㄧ位我曾經教導過的學生,畢業後每年仍然持續捐款。所以募款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和獅子的勇猛心,勉勵自己不輕言放棄,對的事,做就對了。

 

多倫多志工邵美珍分享善用佛法來反思自己,在團隊中藉事練心,更重要的是常保清淨無染的心,並回歸簡樸的生活,不僅在家庭中力行,也在公司中帶動推廣。美珍師姊語重心長地表示菩薩招生要循序漸進,才能順利接引,圓滿愛的傳承。

 

多倫多志工呂貞雲分享勇於承擔,受益最多的是自己,深深感受到慈濟是一個大家庭,只要有法親的地方,就有滿滿的愛和關懷。很感恩有慈濟可以讓自己發揮生命的良能,一心一志走菩提大道。

 

西多倫多志工謝慧燕分享許多大公司或金融機構會鼓勵員工做志工,甚至提供捐贈的專款項目,大家可以多了解相關資源,善加運用。同時由於自己積極做慈濟的誠意,感動了非佛教徒的友人,願意一起護持慈善活動。

 

北多倫多志工朱少玲分享剛開始很害怕去募款,後來明白到這是給人布施的機會,可以和眾生結好緣。因為做慈濟感動自己的心,法入心就不再害怕向人開口了。近日新冠疫情嚴峻,加上封城,募款比較困難,但我仍然會主動關懷法親。當善的循環建立好,不論什麼困難,都會有貴人相助。

 

從志工們的身體力行中,可以感受到法喜充滿。手心向下,能付出的人,真的很有福!

 

◎中醫冬季養生活動訊息

 

如何增進健康一向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以中醫養生觀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人醫會志工蘇胡慧珊分享兩項中醫冬季養生活動訊息,時間都是在2021年的一月份,分別是預約三九貼療程及線上養生講座,愛的邀約大家踴躍報名,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加分。

 

將近中午12點,課程圓滿完成。 證嚴上人說: 「頭頂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就要回饋當地。」秉持這樣的精神,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感恩有讓我們付出的機會,感恩無論何種宗教、種族和國籍,在慈濟世界裡,我們都是一家人。

北多倫多志工黃淑芳分享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募心募愛、點滴匯聚成大力量。 西多倫多志工謝培華分享恆持二十六年的秘訣,一顆熱忱及歡喜的心最重要。

北多倫多志工張素雯分享有願就有力,不僅是募己心,更是募善緣。 多倫多志工邵美珍分享善用佛法來反思自己,在團隊中藉事練心,常保清淨無染的心。

多倫多志工呂貞雲分享勇於承擔,受益最多的是自己,感恩慈濟讓自己發揮生命的良能,行菩薩道。 西多倫多志工謝慧燕分享善加運用各種相關資源,誠心令非佛教徒友人也認同慈濟。

北多倫多志工朱少玲分享做慈濟感動自己的心,法入心就不再害怕向人開口說慈濟。 人醫會志工蘇胡慧珊愛的邀約兩項2021年一月份的中醫冬季養生活動訊息。

慈委精進暨見習培訓圓滿完成,互道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