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法脈為佛教,慈濟宗門為眾生

馬來西亞吉隆坡慈青幹部精進日,慈青學長呈現手語「一念心」。(攝影者:鄭錦輝 地點:馬來西亞 日期:2010/01/30)

馬來西亞吉隆坡慈青幹部精進日,慈青學長呈現手語「一念心」。(攝影者:鄭錦輝 地點:馬來西亞 日期:2010/01/30)
「慈青孩子與我有約,要永遠跟著我的腳步。十多年來,看著孩子成長、傳承,畢業後回歸志業體,或是培訓、受證為慈誠、委員,感到既安心又歡欣。」進階幹訓營圓緣時分,上人對參與的慈青們說,看到大家無論是在志業體工作,或是投入志工,都感到社會有希望而安心,也為慈濟有傳承而歡欣。


「外護」與「核心」,融合立體琉璃同心圓

志業需要每個人的投入與護持,上人表示,社會上的每個角落都需要有人投入慈濟志業,在社區推動,這是「外護」;能回歸志業體,有志一同來推動志業運作,就在「核心」。

對慈青們有深切期許,上人且談及慈濟宗門的靜思法脈起源:「慈濟的法脈從靜思精舍而來,在精舍的修行者,秉佛陀教法,要內修自心清淨,如琉璃一般透明無雜染,靜寂清澄,志玄虛漠;而慈濟人則將佛法向外推行於各地,為眾生付出。內與外,要構成『立體琉璃同心圓』。」

「我在出家之前,就知道佛法是很貼近人生的,但是人心卻遠離、遺忘、排斥佛法,所以不斷思考要用什麼方法讓佛法能夠生活化。正好在皈依的那一剎那,師父對我說,要『為佛教,為眾生』,與我內心所想不謀而合,十分震撼。我認為佛法不應該離開人,人也不應該離開佛法,既然要為佛教、為眾生,我更應該將佛教推動到人的生活中。這就是靜思法脈的起源。」

靜思,就是智慧;慈濟,就是大愛

「人人都有清淨的心,但是受貪、瞋、癡三毒熏染,就使清淨的心地污濁,遠離、遺棄佛法;要弘揚佛法,唯有將佛法植入人心,讓人人心中的清流會合而淨化社會。這一股清流,就是無私的愛。」上人說明,人只要起私心,就容易被污染;無私,就是人人本具的愛心,清淨無瑕。

上人指出,「靜思」的法脈相傳,就是內修清淨行,要「為佛教」;「慈濟」就是「為眾生」,普天之下苦難多,而每一個眾生的苦難都不同,慈濟人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救度苦難人。以《無量義經》偈文解釋,這就是「無量法門,悉現在前」;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則「得大智慧,通達諸法」。「眾生根機不一樣,慈濟人因人施教,因眾生所需要而付出,用愛發揮智慧,用智慧引導大愛,愛與智慧平行,相輔相成。所以,靜思,就是智慧;慈濟,就是大愛。」

持守戒規 生活中修行

在紛紛擾擾、意念混濁的世間,要有智慧,才能化濁為清,化小愛為大愛。上人期待慈濟宗門普遍拓展,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投入,但是人人要守規戒。「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癡。我們要做智慧人,為了生活,到底要從事什麼職業,做什麼工作?都要用智慧去判斷。雖然不分行業,人人都可以進入慈濟的大門,但是要守持慈濟十戒。」

《三十七助道品》是慈濟宗門共修之法,上人叮嚀大家不但要會背,更要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生活規則不離這《三十七助道品》,其中的三十七種方法,都是在教我們如何守規戒,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可行的,就要精進;不可行的,要趕緊防止。其實萬法都離不開這三十七種幫助修行的方法。」

「慈濟的立體琉璃同心圓,就是由精神中心的靜思精舍圓心,小圓、中圓、大圓,圈圈連接,圈圈擴大。出家眾守持佛教的宗教形象,在家居士以出世精神承擔入世志業,推動慈濟宗門,綿長靜思法脈。」

「我的師父囑咐我『為佛教,為眾生』,我則告訴大家『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一脈相傳。希望立體琉璃同心圓如水漣一般,一滴入水,圈圈擴散,漸至全球,達成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

上人期勉慈青們堅守志願,凝聚感情,合一股大力量永遠投入慈濟的大圓之中,為慈濟宗門傳承法脈。「希望大家好好地培養愛心、願力,時時刻刻用心,為如來家業、慈濟志業多發心。」

證嚴上人開示於2006年8月8日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6年秋之卷
慈濟加東分會
            Tzu Chi Foundation Canada
            -- Eastern Regional Office
            多倫多人文學校
            多倫多志工站
            地址:
            171 Delhi Ave., Toronto,
            Ontario, M3H 1A7, Canada
            Tel :(416)886-8886
            Email : tzuchitoronto@tzuchi.ca
 
           Email : Toronto@tzuchi.ca

請在慈濟加東Facebook 按讚訂閱!

最新消息